新華社西藏日喀則5月11日電(記者 張曉華、令偉家、黃興、徐慶松)“4·25”強震過去兩周,西藏受災群眾的生産生活正在走上正軌。6萬多被轉移群眾的財産怎麼處置?就業如何安排?鄉愁怎樣消解?在各安置點,一份份問卷調查、一個個摸底會議、一場場專家座談,正在把群眾的心聲、專家的智慧和政府的努力聚合到同一方向。 全員轉移,為何還要堅守樟木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安置點採訪,受災群眾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什麼時候回樟木拿東西?” “4·25”地震發生後,聶拉木縣樟木居委會4000多名受災群眾集體轉移,其中近一半安置在桑珠孜區。 緊鄰尼泊爾的邊陲小鎮樟木,山清水秀、谷深林密、氣候溫潤,是西藏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商賈雲集、商貿發達、富庶安逸。 突襲而來的強震改變了樟木人寧靜而安逸的生活。為防止余震災害,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對全鎮人口集體轉移安置。 從4月29日14時下達任務到23時許,短短10個小時,樟木鎮4000余名群眾和商戶完成分批撤離。許多人只帶了隨身衣物,留下了幾輩人的積蓄。 “25頭牦牛是全部家産,現在都不知道怎麼樣了。”幫村村民卓瑪説,“只帶了些換洗衣服,傢具電器全都在家。” 許多人和卓瑪情況相似。目前尚無留在樟木財産的準確數據,但從去年樟木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16億美元、震前樟木日均出入境車輛150多輛次的數據分析,這不會是一個小數字。 樟木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邊巴告訴記者,很多商戶的貨品壓在倉庫裏,甚至堆放在外面。有的蓋一層塑料布,有的直接露天堆放,風吹雨淋,很快就腐爛變質了。次仁確巴家裏的近10噸凍牛肉,因震後停水停電,已經全部報廢。 受災群眾的這些困難,自治區早已著手應對。 群眾轉移後,幾百名公安民警原地留守,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日夜守衛,保護著城裏的財産,等待他們的主人歸來。 面對群眾急切盼望回樟木拿東西的心聲,邊巴在村民大會上宣佈:“政府已經有安排,計劃5月12日派大型車輛分批運回受災群眾的基本傢具和貴重物品。”但邊巴強調,嚴禁個人私自回樟木,因為路上還不安全,雪崩滑坡經常出現。 按市場化運作的保險也被納入財産轉移。卓瑪告訴記者:“留在樟木的牦牛至少值20萬元。好在政府有保險,如果牛找不到了,保險公司會作價賠償。” 政府的回應得到了受災群眾讚揚。幫村村民尼瑪扎西説:“樟木有我們一輩子的積蓄,有了政府的幫助,把東西搬出來,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立得住業,方能安得穩家 記者在桑珠孜區安置點採訪時,受災群眾正在填各種表格,有“聶拉木縣4·25災區人民就業願望調查表”,有“4·25地震異地安置點群眾經商意願問卷調查表”等。 今後幹什麼,是受災群眾最心焦的事。據邊巴介紹,樟木距離口岸很近,近八成居民從事商貿服務業。但地震後,樟木的地質結構發生了變化,能不能重回樟木,政府正在組織專家論證。 “商貿和房屋出租是樟木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許多家庭沒有地,沒有牲畜,也不會耕種。”邊巴憂慮地説,“只要有活幹,立得住業,才能安得穩家。” 邊巴一邊忙著分配救災物資,一邊叮囑群眾認真填表:“自己想做什麼工作,要先登記。不能落下一家一戶,包括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政府先要搞清楚大家想幹什麼,再根據登記進行安排。” 樟木鎮黨委副書記貢布旺堆告訴記者,針對樟木鎮群眾多數經商、善於經商的實際,徵求群眾意見後,對希望經商的群眾,將在日喀則市區或聶拉木縣城儘量安排場地。 39歲的普爾巴家裏有四口人,他在樟木開出租車,每天能掙到三四百元。“別看樟木小,但來旅遊、做生意的外地人很多,出租車生意不錯。回不去樟木,還能幹什麼呢?”普爾巴顯得有些迷茫。 針對普爾巴的疑問,聶拉木縣政協主席索朗説:“當務之急是解決受災群眾的就業問題,讓他們能安下心來。”據介紹,聶拉木縣根據受災群眾的就業意願,將通過人社部門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除了經商之外,將在出租車駕駛、餐飲烹飪、建築施工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 幫村村民尼瑪多吉現在每天要擦拭一下自己的貨車,他想重新操持老本行。安置點計劃建圍墻,政府批准同意由幫村的運輸隊運送磚石,尼瑪多吉已經報了名,過不了幾天,他就又要坐上卡車,握著方向盤送建材了。 鄉愁,不能偏離科學的航道 樟木海拔2000多米,而桑珠孜安置點海拔近4000米。 “氣候乾燥,高原反應,鼻子經常流血。哪兒都不想去,就想回樟木。”28歲的扎西多傑説,“房子塌了可以再建,道路斷了可以重修。我們就想回樟木,想重建家園。” 扎西多傑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樟木那麼山清水秀,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一定會回到樟木,重建我們的家園。”42歲的普布卓瑪説起自己的家鄉,眼噙淚水,幾近哽咽。 比起受災群眾的鄉愁情感,專家和政府的考慮則理性得多。國土資源部、國家減災委先後派出專家組,對樟木的地質結構進行“會診”,以確定是否具有回遷重建的可能。 針對大家最關心的“何時能回樟木”的問題,各級政府也與群眾展開對話,積極溝通。 “這個問題已經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彙報過,自治區正在研究。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會放棄樟木的家園。”居委會婦女主任次央説。 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邊巴説:“樟木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不但有我們的房屋,還有我們的事業。大家都希望能回到樟木,但是經過大震,樟木的地質條件還適不適合居住,這得聽專家們的意見,我們不能拍腦袋。” 對於邊巴和次央的説法,大多數村民表示理解,放下了“立即回到家鄉”的念頭。援藏幹部、聶拉木縣常務副縣長李東説:“非常理解村民樸素的感情。但面對地震威脅,感情必須服從於理智,服從於科學。建立在地質專家科學評估之上的政府決策,才是對受災群眾的大愛和真正的負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