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與春天同行——西藏地震災區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2 18:3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藏日喀則5月12日電(記者 薛文獻、拉巴次仁、張京品)5月12日,藍天白雲映襯著吉隆鎮乃村的雪山草地,黃色的邦錦梅朵競相綻放宛如一幅畫。剛剛經歷地震磨難的多吉旺拉,駕駛著拖拉機,犁開沉睡的土地,撒下希望的種子。

地震過去半個月了,西藏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逐步恢復。經歷這場地質災害後,他們心裏充滿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他們説得最多的是“感謝黨和政府”。

在安置點內,在田野上,在草場裏,希望與春天同行,受災群眾依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帳篷村”紅旗飄揚受災群眾生活逐步恢復

地震後,定日縣絨轄鄉下轄的3個行政村、800多名受災群眾全部被集中安置到了陳塘、邦色、達倉三個臨時安置點上,每家每戶住進了棉帳篷,分發了被褥、衣物、食品和飲用水等救災物資。整齊排列的救災帳篷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災區的學校已經復課,群眾衣食住行得到了妥善安置,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記者走進邦色安置點的一頂救災帳篷,地中間燒著藏區常見的牛糞爐,爐火正旺,十幾個人圍坐在帳篷四週,吃著煮土豆,聊著家常。

熱情的米瑪端起酥油茶和藏白酒,請記者品嘗;女主人巴珍端來煮土豆,示意記者蘸著辣椒醬吃。儘管遭受了巨大的磨難,但災區群眾的臉上顯得很平靜,聊到開心處他們還會笑起來。“上面發的帳篷是一家一頂,但爐子不夠,我們就和其他四戶把糧食集中起來,一起做飯吃。”米瑪説。

地處中尼邊境的吉隆縣薩勒鄉,距震中僅40多公里,是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記者在薩勒村安置點看到,在一片空地上,軍綠色的帳篷錯落有致,不少帳篷旁用鐵皮圈起了小廚房,帳篷上無一例外地插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村民邊巴拉姆説:“地震當天就分發了糌粑等食物,這幾天發放的物資越來越多,米麵蔬菜啥都有。”

地震這天,村民央金放牧時被砸傷。“鄉幹部帶著村幹部和醫生到牧場去找女兒,用擔架抬回醫療點救治,但還是沒能救過來。政府已經盡力了!”央金的母親説,村裏幫忙安葬了女兒,搭建了帳篷,保險公司賠付8萬元,政府又給了1萬多元慰問金。

受災群眾的心裏話:“感謝黨和政府!”

薩勒鄉卡幫村村民加魯指著筐裏的蔬菜和地上的整袋糌粑、大米説:“托其切(謝謝)!感謝黨!感謝國家!”

同屬薩勒鄉的色瓊村房屋在地震中幾乎全部損毀,全村135人轉移到薩勒安置點。正在吃晚飯的米瑪説:“政府考慮得太週全了,我們撤離時啥都沒帶,政府送來了爐子,還發了蔬菜、碗筷,現在酥油、糌粑、大米都有。”

談起這些天來的抗震救災工作,絨轄鄉的受災群眾由衷地感謝政府。36歲的次仁班丹説:“感謝黨和政府,在第一時間就把群眾需要的東西送到這裡來。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我覺得很幸福。”

採訪中災區群眾對救災工作充滿了感恩。由於道路嚴重受阻,陳塘安置點的群眾直到5月2日才全部住上棉帳篷,他們對此並無怨言。79歲的其梅老人流著淚告訴記者:“最危難的時候是共産黨和金珠瑪米(解放軍)出現在我們面前搭建帳篷,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高效的組織指揮,強大的抗震救災能力,讓災區群眾從心眼裏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絨轄鄉倉木堅村黨支部書記班久説:“沒有共産黨,我們就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對恢復重建充滿信心期盼未來生活更美好

“地震讓我們失去了昔日的家園,但我們也不能總是向政府伸手。”班久説,他們村兩委班子已討論,要儘快維修採挖蟲草道路,並已安排了夏季農業耕作和人員安置,“我們有決心和信心用自己的雙手重建美好家園。”

趁著陽光燦爛的好天氣,倉木堅村村民達娃次仁開始晾曬從屋子裏搶運出來的青稞。他説,過上十幾天,就要種土豆和青稞了。再過一段時間,牲畜也能趕往夏季牧場了。

對於重建家園,災區群眾普遍相信政府一定能做得更好,只是盼著儘早實施。倉木堅村村民55歲的經宗説:“希望政府在災後重建中為我們建設比現在更好的新農村。”

陳左布德村黨支部書記達娃扎西這些天領著群眾,從尚未垮塌的房子裏搶運各類物資,為恢復生産做準備。考慮到將來的災後重建,他更擔心的是目前這條需要徒步攀爬6公里的山路。他説:“相信將來的新村一定會建設得更好,只是盼望能儘早修建陳左布德自然村到陳塘自然村的道路。”

突如其來的地震,擋不住春天的腳步,也擋不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夢想。

5月的雪域高原,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絨轄山谷裏的杜鵑花,正在漫山遍野地開放。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