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局局長: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10:08 來源: 宗教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王作安局長答《學習時報》問: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編者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宗教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做好宗教工作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當前,哪些重大的宗教問題需要重點把握,為此我們專門採訪了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

    記者:王局長,您好。我們看到,當今世界發生的許多突發性事件,是多重矛盾的疊加和發酵,而且多與民族、宗教問題有關。在我國,宗教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日益引起廣泛關注。是否可以這樣説,現在無論是做好國內工作,還是做好對外工作,都需要了解宗教,重視做好宗教工作。

    王作安:完全可以這樣説。當今世界,一些地區發生的武裝衝突和一些國家出現的社會動蕩,原因錯綜複雜,但往往有宗教背景。不了解宗教,就很難透徹分析這些事件。事實上,冷戰結束後,宗教對世界事務和國際政治的影響在上升。我國處理國際事務,開展對外工作,不能忽視宗教問題。

    在國內,這幾十年來宗教問題也日益凸顯,並與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問題相互交織,呈現出特殊複雜性。重視並處理好宗教問題,對促進社會和諧、邊疆穩固、民族團結、祖國統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央歷來重視宗教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當前宗教工作作出過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許多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把做好新疆宗教工作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揭示了宗教的發展規律、闡述了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則、重要方法和努力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講話,不僅對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對做好全國宗教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深刻把握宗教發展的客觀規律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善於按照宗教規律做好宗教工作”很重要。怎樣理解這句話,請您具體談談把握宗教規律的問題。

    王作安:認識宗教,關鍵要把握宗教的規律。宗教規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宗教有其産生、發展和消亡的客觀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過去許多人曾經認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意識很快就會淡化。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呢?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改革開放30多年了,老百姓物質生活豐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還是有一部分人選擇信仰宗教。在一些宗教傳統影響比較深厚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有的宗教氛圍仍然比較濃厚,先富起來的東南沿海地區,信教人數也出現了較快增長的現象。

    記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王作安: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存在和發展的根源要到宗教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基礎中去尋找。我國現階段信教人數出現較快增長,原因很複雜。有“文革”結束後出現的宗教恢復性增長,也有對外開放條件下外來宗教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去分析。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儘管總體來説人民物質文化水平在提高,但還是很不充分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處於轉型期,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老問題疊加,新舊思想碰撞,各類矛盾交織,社會分層,利益分化,人們的價值取向趨於多元。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矛盾,面對各不相同的人生際遇,有些人會選擇到宗教中去尋求庇護和慰藉。由此可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刻矛盾以及不平衡性,使宗教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還有其存在和發展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認識根源和心理根源,不僅會長期存在,在一定時期還可能會有發展。我們對宗教存在的長期性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社會生産力發展、文明進步、人們思想覺悟提高,宗教存在的基礎和條件將逐步減少,最終是要消亡的,但這將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我國現階段,有部分人選擇信仰宗教,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至清至純的無神論者的國度,那只能是一廂情願。

    記者:這麼看來,即便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宗教也將是長期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王作安:是的。既然宗教會長期存在,我們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就要有長遠眼光,保持歷史定力,做到行穩致遠、久久為功。千萬不能急功近利,畢其功於一役,這樣做會留下長期隱患。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超越歷史發展階段,試圖用政權的力量或者行政手段取締宗教,這不僅在理論上是荒謬的,而且在實踐上是愚蠢的,會給黨和國家事業帶來極大危害。這方面,古今中外歷史上有不少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啟示我們,決不要做違背歷史規律的事。”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宗教,把握宗教規律,制定符合實際的宗教政策,進行有效管理和正確引導,促進宗教活動正常有序,引導宗教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能不能處理好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宗教問題,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堅持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

    記者:在尊重宗教規律的前提下,我們處理宗教問題要秉持怎樣的基本原則?

    王作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這一基本原則符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符合我國宗教工作實際,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不折不扣地執行。

    保護合法,就是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依法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保護和限制的統一,不能有效保護合法,就不能真正地制止非法、打擊犯罪,反之亦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保障信教群眾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眾的習俗,穩定拓寬信教群眾正確掌握宗教常識的合法渠道。”對社會上出現的強迫人們信教或者不信教、傷害信教群眾宗教感情、侵佔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合法權益的言行,要及時制止,依法處理,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我國,全體公民和所有社會組織都應當遵守國家法律,不允許有超越國家法律的特權,宗教也不例外。宗教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一樣,應當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進行。《宗教事務條例》以及相關配套規章,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産等均有明確規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應當自覺遵守。違反這些規定從事非法活動,就會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擾亂正常的宗教秩序,必須依法予以制止。

    近年來,境內外“三股勢力”打著宗教旗號宣揚宗教極端思想,有的人被洗腦後就參與暴力恐怖活動,對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宗教極端思想也破壞宗教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宗教最危險的敵人。對宣揚宗教極端思想的行為要依法處理,有效切斷其傳播渠道。要支持宗教界闡釋正信、倡導正行,幫助廣大信教群眾認清宗教極端思想反文明、反人類、反社會、反宗教的實質,自覺反對和抵禦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要防止把暴力恐怖活動與某個民族、某個宗教挂鉤,避免傷害民族、宗教感情。

    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主張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但一些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進行滲透活動,從事違反我國法律規定的活動,培植他們的勢力,試圖支配我國宗教組織和宗教事務,甚至煽動信教群眾對抗黨和政府。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依法予以制止。要支持我國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加強自身建設,固本強身,提高抵禦境外滲透的自覺性,確保我國宗教方面的對外交往健康發展,維護我國宗教正常秩序。

    對一切犯罪活動,如暴力恐怖活動、破壞社會秩序活動、騙錢害命活動等,不管是披著宗教外衣還是披著其他什麼外衣,都要依法打擊。披著宗教外衣從事犯罪活動,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在依法打擊過程中要揭露犯罪分子的真面目,把宗教從中剝離出來,教育受矇騙的群眾。

    堅持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必須把宗教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工作最深刻的變化,就是由主要依政策管理向依法管理轉變,逐步走向公開透明,開始納入法治化軌道,這是宗教工作發展的大方向。2004年《宗教事務條例》的公佈,標誌著宗教法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當前需要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擔負起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責任,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嚴格執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嚴格依照憲法、法律和法規管理宗教事務,規範行政行為,切忌心血來潮、一時衝動,憑個人意志行事,防止濫用權力和工作方法上的簡單粗暴;二是要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增強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法律意識,懂得法律是底線,也是高壓線,知道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不管信仰何種宗教,都必須遵守法律,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任何訴求和意見都應通過合法渠道表達和解決。

    充分發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

    記者:如何更好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王作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宗教工作是爭取人心的工作,目標就是團結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凝聚他們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根據這些年宗教工作實踐經驗,宗教界至少可以在這10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疏解心理壓力、提升道德素養、促進民族團結、增進社會和諧、從事公益慈善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參加經濟建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祖國統一、開展民間外交等。

    記者:請問這些方面有哪些比較好的例子?

    王作安:比如,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佛教、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中説:“佛教産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範文瀾先生晚年得出一個結論,不懂得佛教,寫不好中國文化史。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影響十分深遠。魯迅先生説,中國文化的根底全來自於道教。所以,要鼓勵佛教、道教界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做出貢獻。

    又比如,在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方面。2012年,國家宗教局會同中央五部門下發了《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對促進宗教慈善事業起到了積極作用。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有深刻的信仰基礎、悠久的歷史傳統、較高的社會公信度,可以有所建樹。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也是宗教釋放正能量、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一種重要實踐形式。

    再比如,在開展民間外交方面。我國的佛牙、佛指舍利是佛教聖物,在各國佛教徒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這些年來,佛牙、佛指舍利先後應邀赴緬甸、泰國、韓國等國家供奉,受到這些國家佛教徒的熱烈歡迎,參拜者都達到數百萬人,盛況空前。佛教已經成為我國人民與周邊佛教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紐帶。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先後赴印尼、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國舉辦“中國伊斯蘭教文化展演”活動,向伊斯蘭國家展示了我國穆斯林的生活風貌。中國基督教協會先後赴美國、德國等國家舉辦“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增進了西方國家人民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的了解。

    重視培養愛國宗教教職人員隊伍

    記者:做好宗教工作,需要大量人才,在培養愛國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上,我們需做好哪方面工作?

    王作安:做好宗教工作,關鍵是培養愛國宗教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培養愛國宗教教職人員隊伍,採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質,確保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暴恐分子為什麼要喪心病狂地殺害新疆喀什居瑪·塔伊爾大毛拉?就是因為居瑪·塔伊爾大毛拉等愛國宗教人士立場堅定,有影響力,信教群眾聽他們的話,這讓暴恐勢力感到恐懼。愛國宗教人士在信教群眾中有著重要影響,做好宗教工作需要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當前,我國一些地方信教人數增長較快,但宗教教職人員的培養跟不上,必須重視解決這個矛盾。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一支愛國的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引領信教群眾愛國愛教、正信正行,引領宗教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道路。尤其是宗教問題突出的地區,要從戰略高度制定規劃,培養一大批愛國宗教人才,這是長遠大計。我們要支持宗教團體辦好宗教院校,培養各類合格的宗教人才,為各宗教的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各級黨政領導要同宗教人士交朋友,在思想上關心、在政治上幫助、在生活上照顧,使之成為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從、關鍵時起作用的真誠朋友。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