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一直將中國總理送到車門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20 19:22 來源: 新京報新媒體
【字體: 打印本頁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國總理李克強講話時,巴西總統羅塞夫一直保持側身凝視的姿勢。當李克強介紹“中巴兩國此次簽署的協議金額達到270億美元”時,台下觀眾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當他提出“中巴貿易額要在短期內達到1000億美元”的時候,羅塞夫帶頭鼓掌,參加會議的兩國官員和企業家馬上呼應了她的掌聲。

    這一外交場合不太尋常的場景,發生在李克強5月19日在巴西總統府與羅塞夫共同會見記者時。不過,因為同聲傳譯的延滯,巴西總統“引領”的掌聲略晚了兩秒鐘。李克強因此暫停講話,等待台下熱烈掌聲停歇。

    會見記者前,李克強與羅塞夫剛剛舉行了一場“長度驚人”的小範圍會談,時間從原定的半小時延長了兩倍。儘管來不及吃午飯、只能餓著肚子見證雙方簽署協議,並隨後會見記者,但兩人的興致卻絲毫未受影響。

    李克強在接下來的講話中説,中巴雙方在會談中達成許多共識。“我們都同意加強産能合作,開闢一條互利共贏的産能合作新路。我們彼此還認為,中巴兩國要在國際産能合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産能合作方面打造新典範。”

    羅塞夫則“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巴西將與中國開展産能合作的具體項目,並準確列舉了這些項目涉及的中國公司名稱。她説:“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拉美不能只做初級産品的全球供應商,中國也不能一直只當廉價産品的世界工廠

    李克強和羅塞夫見證的兩國簽署協議,一開始還是按照慣例進行。不過,由於協議太多,儀式時間太長,現場司儀臨時決定,每批組織好幾對部長、企業家,各自“佔領”簽字桌的一角,同時簽署不同的合作協議。而在他們身邊,還有兩國代表“排隊”等待簽署協議。

    當天,除了李克強和羅塞夫親自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西聯邦共和國政府2015年至2021年共同行動計劃》外,中巴雙方還簽署了35項具體合作協議,涉及雙邊産能、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航空、農業、新能源、通訊、科技等領域,總金額超過270億美元。不過,這些“大單”背後,一個經常被人忽略的事實是,走出國門的中國産能和裝備,不僅有利於中國,更惠及巴西本地的企業和民眾。

    正如李克強在會見記者時所説,中國與巴西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巴西需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經過多年基礎設施建設,積累了經驗,也擁有優勢的裝備和産能。

    李克強強調,中國與巴西開展産能合作,既有利於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又能帶動當地就業,實現互利雙贏。

    “更重要的是,中拉經濟轉型升級也離不開産能合作。”在隨後的中巴工商峰會閉幕式上,李克強説,“拉美不能只做初級産品的全球供應商,中國也不能一直只當廉價産品的世界工廠,以一般消費品來交換礦産品的貿易結構不可持續。”

    今年4月主持召開的國際産能合作座談會上,李克強曾經提出,中國外貿必須從過去的“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升級。而他在5月19日的中巴工商峰會上進一步闡釋道,拉美發展資源加工業有利於轉變單一的經濟結構,中國製造業也在優化升級。中國願意與巴西、與拉美形成“優進優出”的貿易結構,並通過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中拉産能深度合作注入新動力。

    羅塞夫完全認同李克強的觀點。她説:“中國要拓展新的發展道路,需要與巴西合作,而巴西也需要通過與中國合作,實現‘新的飛躍’。”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推動工業化、再工業化,進行國際産能合作,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李克強與羅塞夫會見記者的主席臺前,有一張小矮幾,上面陳列著一小塊石碑。此前,兩人共同揭開兩面中巴兩國的國旗,把這方小小的奠基石碑展現在記者面前。同一時間,與項目現場的連線視頻中,位於南美亞馬遜平原的工地,則響起了中國傳統喜慶的鞭炮聲。

    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線路全長超過2000公里,自北向南穿越巴西大部分國土。2014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以51%的佔股比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組成的聯營體成功中標。這是中國特高壓技術首次走出國門,也是中巴産能合作的“最新樣板”。

    評論普遍認為,中國企業中標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體現出中巴兩國高度的政治互信和經貿共贏,但把目光拉遠一些就會發現,作為全球第二大和第七大經濟體,中國與巴西的産能“握手”,不僅是兩國的“雙贏”合作,也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了福音。

    在中巴工商峰會的致辭中李克強説,當前,世界經濟要走出低迷困境,必須尋求新的突破。發達國家在推進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也要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這就意味著我們都需要發展實體經濟。

    “僅僅靠量化寬鬆、靠沒有實體經濟的虛假繁榮,不可能擺脫經濟低迷;推動工業化、再工業化,進行國際産能合作,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他説,“國際産能合作將會助力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效、低成本推進,而發達國家已經形成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改造升級。我們希望通過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反對貿易保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因此,在推動高鐵、核電等中國産能和裝備走出國門的同時,中國總理力圖搭建一種惠及全球、多方共贏的全新模式:國際産能合作。他強調,世界經濟要實現平衡發展,就要發揮各國經濟的優勢互補。

    “中國和巴西作為東西兩大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應該探索在全球經濟貿易下行的狀況下轉型升級,探索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投資關係。”李克強説,“我們願意和巴西大力推進産能合作,共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巴願意在産能合作方面作為優勢互補的典範。”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國際産能合作”這一全新國際合作路徑,已經顯現出越來越清晰的方向

    與巴西相距半個地球的哈薩克斯坦,是“國際産能合作”理念最初“起航”的地方。2014年12月14日,在冰天雪地的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李克強與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會談時,臨場機智反應,將出口鐵礦石、農産品等中哈合作的“常規套路”,升級為將中國優勢産能與當地基礎設施需求對接的“中哈産能合作”計劃。

    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場命名:“中哈産能合作計劃應該被稱為‘李計劃’!”

    從第二天與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共進“天價早餐”,初步達成一份總價值180億美元的大單,到今年3月27日兩國總理在北京見證簽署33份文件,在鋼鐵、有色金屬、平板玻璃、煉油、水電、汽車等廣泛領域進行産能合作,“李計劃”迅速推進,成效頗豐。與此同時,李克強倡導的“國際産能合作”也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被認可和複製推廣。

    今天,當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七大經濟體在巴西高原展開産能“握手”的同時,“國際産能合作”這一全新國際合作路徑,已經顯現出越來越清晰的方向。

    李克強5月19日在中巴工商峰會的致辭中最新提出了中拉産能合作的“3x3”新模式:一是契合拉美國家需求,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二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行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的合作方式;三是圍繞中拉合作項目,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他強調,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是中拉産能合作的根本目的。中國願意推動當地人員培訓和技術轉讓,並設立“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産能發展基金。

    原定13時結束的中巴工商峰會閉幕式,因為幾場活動一再延長,直到15時才落下帷幕。羅塞夫原本安排在13時的“歡迎午宴”,也因此變成了“下午茶”。但李克強與羅塞夫依舊興致勃勃。

    當地時間16時許,李克強最後提議全場乾杯,為這場一再被推遲的宴會劃上句號。這時候,不同尋常的一幕出現了:羅塞夫舉杯後沒有立刻告別,而是一路陪著李克強,從宴會廳步行走出大樓,將中國總理一直送到了車門口。

    在場的一位資深外交官事後説:“這完全超出了外交禮儀的規格,我十多年來從未見過。”(記者 儲思聰)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