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9年的科學監測,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生態成效綜合評估工作。評估結論表明,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狀況好轉,但生態建設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依然存在。 2005年,國務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一期工程于2005年-2013年實施,總投資75億元。為有效監測工程區生態環境變化,全面科學地評估生態工程的生態成效,青海省多部門共同組成了三江源生態監測工作組,並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為技術主持單位,對一期工程生態成效開展了綜合評估。 評估顯示,在工程實施後,三江源絕大部分河流斷面水質達到一類和二類,草地面積凈增加123.70平方公里,水體與濕地面積凈增加279.85平方公里,荒漠生態系統面積凈減少492.61平方公里,草地載畜超載量由129%降低到46%,植被覆蓋度提高的地區佔全區總面積的79.18%。總體上,三江源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評估指出,一期工程的實施僅是起步,具有局部性、初步性的特點,但尚未達到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生態保護與建設任務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凸顯。 為鞏固一期工程成效,國務院于2013年12月通過了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規劃,將治理範圍從15.23萬平方公里擴大至39.5萬平方公里,以保護和恢復植被為核心,通過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與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實現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長遠目標。(記者 張海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