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中拉産能合作碩果纍纍 解密"國際産能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27 11:35 來源: 中國證券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産能合作”開啟中拉新里程

    從“兩洋鐵路”啟動可行性基礎研究,到明確同智利開展“兩洋隧道”項目合作,再到世界第三大水電項目——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輸電項目等一系列産能合作項目的開展,都標誌著中拉合作正在以新的模式開啟新的里程

    如果提及李克強總理此次拉美四國行中最火的詞語,“産能合作”無疑當仁不讓。從“兩洋鐵路”啟動可行性基礎研究,到明確同智利開展“兩洋隧道”項目合作,再到世界第三大水電項目——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輸電項目等一系列産能合作項目的開展都標誌著中拉合作正在以新的模式開啟新的里程。

    中拉産能合作碩果纍纍

    從5月18日到25日,李克強連訪拉美四國,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

    在巴西,李克強和巴西總統羅塞夫簽署35項具體合作協議,涉及雙邊産能、基建、金融、航空、農業等領域,總金額超270億美元;在哥倫比亞,兩國領導人簽署了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産能、援助、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12項雙邊合作協議;在秘魯,李克強宣佈中方願積極參與“兩洋鐵路”以及有關國家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在開展裝備等合作的同時加強技術轉讓,助力南美大陸互聯互通;在智利,雙方也簽署金融、産能、裝備製造等領域合作文件。

    碩果纍纍,不僅是因為總理一週內簽下的數百億大單,更重要的是中拉合作開啟了新模式。新模式是什麼?秘訣就在總理成績單上的高頻用詞上:“産能合作”。

    5月19日,李克強在中巴工商峰會的致辭中首次提出了中拉産能合作的“3×3”新模式:一是契合拉美國家需求,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二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行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的合作方式;三是圍繞中拉合作項目,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隨後,在與拉美四國領導人的會談中,“産能合作”成為出現頻率最多、最火的詞彙。

    “産能合作”究竟有多火?看看巴西總統羅塞夫吧!在與李克強總理共見記者時,她“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巴西將與中國開展産能合作的具體項目,並準確列舉了這些項目涉及的中國公司名稱。她説:“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李克強也稱,“這是一條互利共贏的産能合作新路”。中國與巴西開展産能合作,既有利於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又能帶動當地就業,實現互利雙贏。

    去年李克強每次出訪都會推銷中國高鐵,今年他時刻在尋找中拉産能合作的機會。當地時間25日,李克強與智利總統巴切萊特會談時就説,“我昨天晚上難得有點時間,在賓館房間上網,感覺這裡的網速挺快!這説明你們有較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進行增值業務開發就會有很大空間,而中國在增值業務領域有很多創新公司,希望雙方可以加強這方面合作。”

    解密“國際産能合作”

    什麼是國際産能合作?李克強5月25日在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發表重要演講時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國際産能合作或是説産業與投資合作,即一國在建設中根據需求引進別國有競爭力的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建材生産線、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簡單點説,就是我們不光要賣給你産品,還要在你這兒建生産線,在你這兒招工,可以解決你的就業問題,解決你的經濟增長問題。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李克強就已經提出“國際産能合作”的理念。誰能想到它最初的起源是在早餐桌上。去年12月14日,李克強到訪哈薩克斯坦,在會談時,哈方原本只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的能源與農産品,但李克強聽對方介紹了其以基建為核心內容的“光明大道”計劃後,又了解到哈方沒有一個水泥廠、平板玻璃廠,僅有一個鋼鐵廠規模也很小,根本不能滿足計劃需求,當即提出可以合作就地建設生産線。於是,在第二天的早餐桌上,雙方初步達成一份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哈産能合作協議。哈方還當場為這份計劃命名為“李計劃”。

    到今年3月27日,兩國總理在北京見證簽署33份文件,在鋼鐵、有色金屬、平板玻璃、煉油、水電、汽車等廣泛領域進行産能合作,“李計劃”迅速推進,成效頗豐。

    與此同時,李克強倡導的“國際産能合作”也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被認可和複製推廣。時間步入5月份,當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七大經濟體在巴西高原展開産能“握手”之時,“國際産能合作”這一全新國際合作路徑開始被世界廣泛地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總理到達拉美之前的兩天,也就是5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國開展國際産能合作的路線圖已然明晰:將與我裝備和産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産品的輸出,現在要搞的産能合作是産業的輸出,是能力的輸出,不是簡單地把産品賣到國外,而是把産業整體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去,同時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體系、製造能力”。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説。

    推進産能合作恰逢其時

    如果中哈産能合作協議是“李計劃”,那麼中拉産能合作的“3×3”新模式就是私人定製版的“李計劃”。

    而量身定制的背後是日益密切的中拉貿易。從2000年的126億美元,到2014年的2636億美元,十幾年的時間,中拉雙邊貿易額翻了20多倍。

    “當前中拉産能合作恰逢其時。”李克強如是説。

    他進一步解釋稱,中國有性價比高的裝備製造能力和集成技術,拉美有基礎設施擴建和産業升級的需求。雙方建立國際産能合作基金等平臺,可把資金集中投向實體經濟。合作中還可同美歐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相結合,帶動拉美國家低成本、高起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升級,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在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拉美經濟也遭遇近十年來新低,去年拉美地區經濟增速尚不足2%。

    李克強認為,“僅僅靠量化寬鬆、靠沒有實體經濟的虛假繁榮,不可能擺脫經濟低迷。推動工業化、再工業化,進行國際産能合作,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梁敏)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