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拉美行:把“優進優出”首次帶到國際舞臺

2015-05-30 18:46 來源: 新京報新媒體
【字體: 打印

    26日,李克強出席中智建交45週年經貿研討會暨中智企業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式併發表致辭。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總理出訪拉美四國期間,在中巴工商界峰會閉幕式致辭中提到了一個重要表述:優進優出。幾天后在秘魯出席中資企業座談會時,他又明確向參會的企業負責人提出要求:我們應該推動和秘魯的産業合作升級,推動外貿從“大進大出”轉變為“優進優出”。

    這是總理首次在國際舞臺上明確提出“優進優出”的理念。中國與拉美的經貿合作關係,將極有可能借此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這一提法最早出現在今年4月3日的一場專題座談會上。那是李克強上任以來首次以“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産能合作”為主題召開座談會。

    “必須看到,國際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也需要順應這種變化,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目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加重,‘大進大出’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促成‘優進優出’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李克強的表述新穎而清晰,“所謂‘優進’,就是從我國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情,有選擇地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所謂‘優出’,就是不僅要出口高檔次、高附加值産品,還要推動産品、技術、服務的‘全産業鏈出口’。”

    總理明確給出了思路,也迅速做出了行動。在此次環球十萬里的拉美之行中,李克強正式將“優進優出”的理念傳遞給拉美各國,也傳遞給世界。

    他在中巴工商界峰會閉幕式致辭中明確説道:“中方購買巴西優質工農業産品,巴西從中國進口發電設備、地鐵列車等投資品,雙方通過進口對方優勢産品,可以實現優進優出。”

    在秘魯出席中資企業座談會時,他也向參會者提出要求:“我們在秘魯的中資企業應該更多首選中國裝備。中國産業要升級、出口結構要升級,中國裝備走出去應該成為突破口,這是標誌性的重大舉措。”

    一系列具體的合作正在逐一落地。

    比如,中國-巴西-秘魯三方工作組啟動兩洋鐵路可行性基礎研究工作。

    比如,恢復2012年對巴輸華牛肉實施禁令以前已註冊巴西企業對華出口;完成60架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産飛機協議中的首批22架的審批手續,以實現立即進口。

    從這些嶄新的合作內容不難看出,“優進優出”的理念,已經進入實踐階段,並展現出巨大潛力。

    具體而言,中國從巴西進口牛肉、飛機,本身就是“優進”的表現,這打破了傳統中巴經貿合作中以原材料為主的初級貿易結構。而中國、巴西、秘魯三方工作組共同啟動的兩洋鐵路可行性基礎研究工作,更堪稱“優出”理念的重要實踐範例——作為同時兼具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雙重特點的優勢産業,鐵路的“優出”可同時帶來多重利好:既可以提高外貿質量與效益,又能幫助解決國內就業;既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現資源與産能的合理配置,又能在國際競爭中提高中國企業實力。

    在具體的合作措施層面,這種“優進優出”的理念也在逐步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政策支持。李克強在同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舉行會談後表示,雙方同意啟動雙邊自貿協定可行性研究;在智利,總理又與智利總統巴切萊特達成了推進自貿協定升級的共識。

    這意味著,拉美企業在未來將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享受到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投資便利。同時,中國的優勢産能,包括高鐵、特高壓以及核電技術,也將在拉美市場擁有更加廣闊的投資機會。

    這一表態顯示了李克強對於“優進優出”的深度謀劃:它並不是單方獲利的戰略轉型,也不僅是針對中國企業的發聲。它與國際産能合作有著相通的內在邏輯,乃是基於雙方利益最大契合點展開的升級版合作——對中國而言的“優進”正是對拉美而言的“優出”,拉美可以借助中國的廣大內需市場完成自身貿易結構的調整轉型,改變初級産品的“全球供應商”角色;對中國而言的“優出”同樣是對拉美而言的“優進”,來自中國的地鐵、輕軌與渡輪,正幫助拉美實現工業化升級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你之“優進”,便是我之“優出”;你之“優出”,也是我之“優進”。在完成自身戰略調整轉型的同時,也呼應對方訴求,這種“雙贏”關係堪稱國與國合作的最佳境界。

    奠定這種“雙贏”關係的重要基礎,正是李克強首提的“優進優出”思路。某種意義上,在總理此番環球十萬里的拉美之行中,讓世界認識與接受“優進優出”的意義,絲毫不亞於那些具體項目大單。(新京報特約記者 史麟)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