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湖北監利,長江大馬洲江段——一場時間和生命的賽跑。 1日晚,“東方之星”遊輪在這裡翻沉後,一場牽動各方的大救援緊張進行。 黨中央、國務院緊急決策部署,各種救援力量八方匯聚,無數普通民眾積極參與…… 爭分奪秒,為了生的希望 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國務院事件救援和處置工作組關於“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的彙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爭分奪秒”……會議消息透出的語氣急迫、堅定。 ——繼續做好人員搜救和傷員救治,“堅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深入細緻做好善後工作; ——嚴肅認真開展事件原因調查; ——主動發佈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加強對事件處置工作組織領導…… 五大措施環環相扣,指導著緊張進行的救援工作。 從1日晚9時許災難發生到記者發稿時,救援工作在困難和挑戰中加速推進。 江難,有著不同於其他災害的特性,給這次大救援出了無數難題。 外部,天空暴雨不斷,水面風大浪急。加上長江正值汛期,江水污濁,水下能見度幾乎為零。 船內,艙室結構複雜,雜物倒扣,有些艙門被死死抵住。 最讓人揪心的,是困在其中的400多條生命。 “救人是第一位的”。李克強總理一到達現場,就做出這樣的明確指示,並迅即決定從全國各地調集最優秀的潛水員參加救援。 指揮船“航勘201”上,部長、將軍、救援專家反復推演打撈救援方案。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副局長張建新説,複雜的環境、天氣狀況,更需要科學施救、精準施救、及時施救。 很快,三種方案提交討論:切割船體;吊起船體;潛水員水下探摸搜尋。 方案一,可能最快實施,但可能造成氣墊層漏氣後船體下沉;方案二需要調集大型船舶,時間來不及;方案三是條件可能情況下,挽救倖存者最可行的辦法。 2日起,海軍東海、北海、南海三大艦隊和海軍工程大學等單位200多位潛水員被緊急抽調到現場。“一個艙室一個艙室進行檢查。只要有半點希望,我們就要盡萬分努力,絕不放棄!”總參謀長助理馬宜明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同時,救援指揮部緊急調派打撈船,待到位後實施船體打撈工作。 指揮一線救援的海軍工程大學專家李其修告訴記者,“東方之星”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傾覆的,距離水面最近的船艙底層可能還存在氣墊層,如果有乘客進入底艙,就有可能存在存活機會。“65歲老太太朱紅美和21歲的陳書涵就是從船底的氣墊層被救出的。”李其修説。 3日,船體切割作業被提上日程。李其修表示,在密閉的空間中,空氣會越來越稀薄,空氣中的部分氧氣也會融入水中,拖延越久,倖存者生還的幾率就越小。切割將為處於底艙的倖存者帶來更多生的希望。 3日晚9時左右,第一次切割開始進行,之後是第二次、第三次…… 江底既有砂石雜物,又有暗流漩渦,整個鋼纜穿繞過程異常艱辛。大連海事大學救助與打撈專業教授弓永軍説,看似簡單的起吊抬升工作背後相當複雜。首先需要救援人員根據船體情況、水流速度等情況找準“起吊點”,進而將相關鋼制構建焊接,再準備相應鋼筋貫穿、扣緊,進而逐步試吊。 李其修説,在潛水員的努力下,經過近20個小時的努力,鋼纜已成功穿過擱淺在江底的船體。通過綁定鋼纜的兩側浮吊,即可實現對船體的固定。 這一時期,打撈和搜救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來自海軍、海事等部門的潛水員負責按船體圖紙摸排船艙;水面搜索由海事及武警部隊完成;岸上搜救主要由武警和群眾聯合完成。 參與救援的中國船級社武漢分社總經理王志剛説,在船體切割開孔是探測生命的最後一招。此前救援人員已通過生命探測儀反復探測,沒有發現生命跡象,就只能開孔直接觀察,確保萬無一失。發現有生命跡象就立刻打開孔蓋救人,沒有生命跡象就馬上封上。 按照切割方案,船體上3個切割點分別是空氣艙、污水井、首間倉。這三處通道比較集中,可能是逃生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 為避免傷及倖存人員,切割採取了氧割,每一步作業都十分謹慎。切割人員輪流作業,每切割幾秒後,立即用水對切口進行降溫。“誰也不知道船裏是否還有倖存者,我們必須反復研判。”現場一名指揮人員介紹。 兩個探孔打開後,均未發現生命跡象,救援人員又迅速將其封上,以保證船體內遺體的完整性。這,同樣是對生命的尊重。 4日晚,沉船扶正救助打撈方案開始實施。採用船舶整體扳正起浮方案,全方位對所有艙室進行排查。 監利,又將見證一個不眠之夜。 官東和眾多救援者緊張的三日 “水很冷,下水後身體發涼,頭沒入水面,刺得頭皮痛。” 官東,這位24歲、面龐清秀的海軍潛水員,因為成功救起兩位倖存者,獲得了網民一致點讚。但少有人注意,入水那一刻,他的感受是那樣刻骨。 人們已經熟悉了官東救起65歲老人朱紅美的曲折經歷,但救起21歲的被困船員陳書涵,過程同樣驚心動魄。 看到陳書涵前,官東已經在水下來回尋找了好幾遍。機艙內空間狹小,全部都是油污,呼吸困難。“機艙門頂部的鐵板都掉下來了,封死了前方的路,只能一塊塊地搬。”官東説。 當時,這位小夥子情緒已經接近崩潰,求生意識很差,目光呆滯,話語不多。極端環境下,很多人依從度低,很難正確接受指令,這同樣是施救中碰到的難題。“為了安撫他,我就問他哪人,多少歲,跟他聊天、談心,等著隊友前來援救”官東説。10來分鐘後,陳書涵的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 可是,潛水員帶來的便攜式救援設備,小夥子已無力穿上。“來不及想太多了。”緊急關頭,官東不假思索,將自己的專業設備取了下來,直接套在他身上,並讓其他兩名潛水員護送他浮出水面。 沒有了專業裝備,官東被暗流捲入深水區,身上信號繩也被船體雜物纏繞。“氧氣快耗盡了,我只好割斷信號繩,丟掉潛水壓載裝具和無氣氣瓶,一口氣憋著潛遊出水面。”他説。 水面接應同伴看到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滿頭油污。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上升速度快,壓力驟減的反應,也都明白官東經歷了怎樣的生死考驗。“為了保證群眾生命安全,像我,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應該這樣做。”官東説。 海軍現場副總指揮、東海艦隊作戰支援艦二支隊支隊長董焱介紹,在沉船頂部,一共3個小組同時潛水救援。一個潛水救援小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個潛水員、一個備用潛水員、一個人負責信號、一個人負責供氧的軟管、一個人聽電話、一個人指揮。但這次時間緊任務重,每個小組都配了9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將繼續對艙內、艙外及周邊區域進行地毯式搜索,不漏掉一個艙位,不漏掉一個人。”董焱説。 從陸續抵達開始作業後,整整30個小時,不少潛水員沒有休息,一次又一次下潛,一個房間接著一個房間地摸排。能打開的房間都要打開排查,實在不能打開的就通過敲擊傳遞信號、探尋生命信息。 “在船艙分佈示意圖上,每一個被摸排過的房間都會被打上一個鉤,確保沒有遺漏,”看著圖上這一個個對勾,現場記者感慨良多。 武警荊州支隊支隊長汪濤率領的隊伍是最早到達救援現場的。這位參與過多次救援行動的軍官感慨,水上救援比陸上救援困難大許多。“天氣太惡劣,部隊無集結地和宿營處。連日大雨,讓救援官兵從執勤一開始就站在水裏。江邊安全條件差,晚上執勤很容易滑入江中。”他説。但他和其他官兵仍在連續晝夜執勤。 一江之隔的岳陽,前來支援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療救援隊醫護人員同樣在忙碌著。 “東方之星”倖存者張輝在岳陽華容被救後,第一時間被送往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ICU病房接受治療。妻子已經在3日下午趕到醫院,陪伴著他。 醫療救援隊陶澄醫生介紹,收治的傷員主要是腿骨骨折、多處軟組織受傷、皮膚撕裂、跟腱撕裂。“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確保第一時間救治倖存者。” 陶澄還説,“我們除了救治傷員,還會定期了解傷員的心理狀況,對傷員進行情緒疏導、心理輔導等工作。” 綿延的黃絲帶 3日一早,出租車司機劉張勇,把車繫上黃絲帶。當天,正好是劉張勇36歲生日。直到晚上,他都沒有與家人一起慶祝,簡單吃了個飯後,又出來上街轉轉,看有沒有幫忙的地方。 幾天來,已經陸陸續續有沉船者家屬來到這個位於長江中游的小縣城。劉張勇和其他出租車師傅一起,為他們和參與救援的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服務。“這種時候,做人不能只考慮賺錢。只要這邊事件沒有處理完,就一直免費服務。”他説。 黃絲帶,是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誌,也是為親人的祈福標識。2008年汶川地震時,善良的人們發起“黃絲帶”行動,為震區祈福捐款。劉張勇們知道,車輛繫上黃絲帶,就是表示提供免費乘車服務。 “從3日一早我們通過廣播電臺發起這個黃絲帶活動,到4日中午已經有接近1000輛車加入到我們的行動中來。”活動發起人、湖北監利人民廣播電臺總監陶嵐説,除了大量私家車車主之外,一些出租車公司甚至全員參與,不少中巴車等加入了進來。 為了有效提供精準服務,許多車友除了通過電臺獲得用車信息以外,還加入到一些微信群中,與交警保持聯絡。不少車友還購買了藥品等,方便一些趕來的家屬備用。高速路口、酒店、殯儀館等地方,是他們主要停留地。 從隨岳高速進入到監利的高速路口,已經設立起家屬接待的總接待點。家屬一到,就會有工作人員來這裡進行一對一的全程陪同服務,在縣城內也設立了多個諮詢站。 這個以農業為主業的縣並不富裕,接待能力非常有限。3日起,縣城裏的大小酒店和賓館就都已經滿員。縣委辦表示,他們也一直在想辦法調集房源,包括與周邊的縣市鄉鎮協調,來解決住宿安排問題。 第一家提供免費服務的監利千禧酒店經理陳良説,只要有外地身份證就可以免費登記入住,餐廳還可以免費提供1500人用餐。如今,酒店客房已經全部住滿。 就在這座小城,700多人的民間志願隊,在各個地方提供志願服務…… 在岳陽,同樣的普通人參與到救援中。 3日中午12點多,岳陽市君山區王智中和同伴在江邊巡邏搜尋時,發現岸邊水草中漂浮著一具遺體,他們隨即打撈,把遺體抬上岸來。 王智中平時在家務農,現在遭遇洪水,家裏的莊稼都被水淹了,那可是一家人半年的口糧。但他聽到現場需要救援後,義無反顧就趕了過來。他告訴記者,“作為民兵,我們平時是普通老百姓,但國家需要時,我們就是兵,全力參加救援,我們義不容辭!” 僅4日,湖南嶽陽市共出動搜救船隻400多條、救護車20台,衝鋒舟11艘,社會船隻和參與人員參與搜救人員達2000多人。民兵楊新民告訴記者,“從早上到下午,鞋子一直是濕的,腳都泡白了。” 4日上午,君山區廣興洲鎮江南汽車渡口,民間藍天救援隊志願者們有的忙著在江面巡邏搜尋,有的人在岸邊搜尋。天空中,雨滴不停地落在他們的身上,混合著臉上的汗水往下淌…… 100多名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們來自全國各地。藍天救援隊安徽阜陽隊隊長曹春雨説,他們每天早上6點就開始搜救,先是沿著江面北岸搜尋,再沿著江面南岸搜尋,然後再在江面中間交叉搜尋。“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不錯過任何一個盲區,因為遇難者很可能就在盲區裏。” 全國各地,更多的人們讀著報紙、看著屏幕、盯著網絡……關注著救援最新消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對400多個生命,人們抱著同樣的堅定信念:不拋棄,不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記者:李鵬翔、皮曙初、黃艷、沈翀、李偉、王賢、梁建強、徐海波、蘇曉洲、帥才、陽建、陳文廣、齊中熙、吳傑、吳登峰;執筆:楊麗萍、李建平、魏驊、詹婷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