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讓老區群眾在小康進程中掉隊——江西打響扶貧新會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8 16: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昌6月8日電(記者 劉菁、郭強、高皓亮)6月的井岡山生機勃勃、綠意盎然。江西省剛剛公佈的扶貧“愚公志”更是掀起老區兒女心中的熱流——“江西力爭到2018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到2020年所有貧困縣摘帽,確保老區群眾共奔小康”!

“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貧困發生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兩倍;原中央蘇區贛州,貧困人口105萬;“共和國搖籃”瑞金還有100多個村需脫貧……老區脫貧,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和政治問題。以“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為行動號令,江西繪製出提前兩年脫貧的目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打響了精準幫扶276萬貧困群眾脫貧的新會戰。

移民進城進園區安居樂業兩同步

江西修水縣工業園區不遠處有個移民小區“良瑞佳園”,幾千村民進進出出,臉上洋溢著喜悅。在大山裏住了一輩子的大椿鄉大湖村老支書晏治詞今年春節前和全村人剛搬到這裡,他掰著手指頭説:“以前住在山裏有六難:行路難、就學難、就醫難、耕作難、增收難、娶妻難。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大家還能到旁邊的工業園打工,真叫安居又樂業!”

修水是江西典型的山區貧困縣。前幾年山村農網改造時,一根電線桿180元,拉到山裏運費高達800元,山裏人生産生活環境惡劣。和晏治詞一樣,江西276萬貧困人口中有近百萬居住在生存發展條件較為惡劣的偏遠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區,就地解決他們的脫貧問題,成本極高,難度極大。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中,江西調整過去“山上搬山下、山裏搬山外”的就地搬遷模式,改為進城進工業園為主、鄉鎮和中心村為輔的新搬遷模式,推動移民扶貧與城鎮化、工業化相互促進,讓群眾既能搬出來又能很好就業。江西省扶貧辦主任章康華介紹,江西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群眾全面準確摸清底數,力爭2018年前完成這部分貧困群眾的整體搬遷。

地質災害頻發的遂川縣是江西移民進城進園的4個試點縣之一。在遂川縣工業園區旁邊,一個可容納2萬人的搬遷移民小區已經建成,部分深山區群眾即將遷入,就業對接也陸續完成。“現在我既可以照顧到孩子讀書,又能在家門口上班!”移民戶黃平英開心地説,她已經聯絡好到移民小區對面的手袋廠打工。

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分紅打工雙收益

再過兩個月,葡萄就要成熟了,吉安縣貧困戶余新招的苦日子終於有盼頭了。丈夫中風癱瘓、女兒讀書上學……10多年來,她靠種水稻、打零工艱難支撐著一個家。前年,吉安縣推開“一戶一畝井岡蜜柚、一戶一畝橫江葡萄、一戶一個雞棚、一戶一人進園務工”的精準扶貧工程,在縣裏幫扶下,余新招種上了4畝葡萄,今年能有2萬多元收入。

為了幫扶像余新招這樣無啟動資金的貧困戶發展産業,吉安縣財政出資設立貧困擔保貸款基金,由農信社按財政資金的1:8放貸,已為425戶貧困戶解決了資金難題。

這只是江西産業扶貧的一個縮影。按照新出臺的扶貧規劃,江西將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設立“産業扶貧信貸通”,支持貧困村建立“選準一項優勢主導産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的四位一體産業扶貧新模式,並新增資金支持其他縣的産業扶貧。到2018年,通過産業扶貧江西將使具備勞動能力但缺乏發展條件的輕度貧困農戶年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中度貧困農戶達到50%。

針對以往産業和扶貧相脫節、扶貧不到戶的問題,江西集中支持貧困戶參與並能直接受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井岡山市下七鄉光明村成立了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把全村23戶貧困戶納入其中。貧困戶黃桃香以政府給予的每戶5000元産業發展扶貧資金作為股本投入合作社,到了豐産期可按照20%的比例分紅,她在基地打工每月還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

重貧戶托底保障2018年同步脫貧

低保金加上失獨補助金1.08萬元,這幾乎是吉安縣敦厚鎮下嶺村鐘劉金夫妻倆全年的收入。4年前,鐘劉金因喉癌做了手術,前後花了11萬元,新農合報銷了2萬元,如今每年還需要1萬元的藥費,相當於家庭所有收入。

和鐘劉金一樣基本喪失勞動能力、處在重度貧困中的人群,是江西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進程中最薄弱的一環。在前些年的扶貧中,按“先易後難”原則留下的扶貧任務,是更難啃的“硬骨頭”,其中許多是深度貧困戶。

江西為此提出,進一步推進保障扶貧,夯實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逐年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將其年收入托底在貧困線以上。

在推進各項扶貧舉措的同時,江西已拿出對貧困縣的新考核“指揮棒”,引導貧困縣把主要精力和財力、資源,放在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上。井岡山市市委書記龍波舟説:“考核導向變了,工作重心跟著變,脫貧‘摘帽’現在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井岡山市力爭在全省率先脫貧!”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