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俠客島給大家獨家披露的是6月15日,總理李克強考察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時,在內部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李總理的這次考察中,“中國製造2025”無疑是關鍵詞。在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他考察以核電為代表的中國裝備,提出推動“中國裝備”升級,樹立“中國製造”新形象。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他聽取“中國製造2025”等情況彙報,強調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順應互聯網等新技術和産業變革新趨勢,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 這是李克強今年以來第三次部署推進“中國製造2025”。今年兩會期間,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俠客島在當天就找了島上參與“中國製造2025”規劃調研的島叔以《李克強的王牌計劃》為題,做了詳細解讀;3月25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 6月15日的考察中,李克強在工信部主持召開座談會,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工程院等11部門負責人以及15家央企負責人出席會議。在這麼高級別的內部座談會上,總理如何部署推進“中國製造2025”?當天的內部講話帶你一探究竟。 1.為什麼要推進“中國製造2025”? 我們提出“中國製造2025”,實際上是推進“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
李克強: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製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説是“無所不在”。但我們從最初實行“三來一補”開始,大量代工生産的還是消費品。很多人出國買東西,回來一看,“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但只要去廠房看看,商品的品牌、製造的裝備,絕大多數都是國外的。 這是我們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是以開放推動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國際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應對這種全球性的經濟下行壓力,發展中國家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發達國家也在推進“再工業化”進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審時度勢,積極從兩方面進行全球佈局:一方面,傳統的“中國製造”、以代工生産的消費品仍在繼續出口;另一方面,中國裝備“走出去”異軍突起,反過來帶動了中國製造的全面升級。 我們提出“中國製造2025”,實際上是推進“中國製造”的不斷升級。要紮實推進中國製造2025,努力形成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中國製造2025”的“要害”:實現中國“智”造 集眾智者成大事。“智慧製造”一定要建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上。
李克強:“中國製造2025”的一個“要害”,就是“智慧轉型”。工信部正在積極推進“智慧製造”,用信息化提升裝備製造的水平。這也與推進結構調整的兩大“支點”相吻合。 第一個“支點”,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天看來,傳統發展的動能有所減弱,傳統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所以我們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這與中國“智”造緊密相連。“智”從哪來?就是要集眾人之智。不能僅靠幾個研究人員坐在房間裏冥思苦想,要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很大程度上運用了互聯網,運用信息化平臺。 集眾智者成大事。智慧製造一定要建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上。要把能發動的企業都發動起來,把能便利的人群都便利起來,以此推進智慧製造。 結構調整的另一個“支點”,就是大力發展服務業。這不僅包括傳統服務業,還包括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和製造業相輔相成的服務業。 為什麼我們裝備走出去仍存在一些困難?一是重“製造”、輕“設計服務”;二是售後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製造不僅要在信息化上下功夫,更要調動13億人的積極性、創造力,促進服務業。 3.“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主打“中國裝備” 只著眼于日用消費品領域的競爭,既不利於中國産業升級,也難以形成大的産業格局。
李克強:“中國裝備”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高鐵、核電等裝備正在進入國際市場,反過來,以“中國裝備”升級,樹立“中國製造”新優勢,這是關鍵之招。 我前幾天會見出席全球CEO委員會圓桌峰會的代表,他們都對“中國製造2025”很感興趣,我們的翻譯是“Made in China 2025”,但“中國製造2025”的內涵還要更深。當然,傳統的“Made in China”我們還要做,但“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 只著眼于日用消費品領域的競爭,既不利於中國産業升級,也難以形成大的産業格局。所以我們要在裝備製造上下功夫。中國裝備製造有競爭力、性價比高,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還可以倒逼國內産業升級。 我們要推動形成國際産能合作的新格局。我最近出訪拉美,拉美國家普遍希望開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提振國內經濟。但這會進一步帶動本國的通貨膨脹,因為所有的建材大多需要從過來進口。所以我跟他們説,我們把中國優勢的裝備生産線帶過去,與當地的優勢資源結合,就地生産。巴西總統非常贊同。 去年我去哈薩克斯坦訪問也是這樣。他們的國家要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本國經濟發展,但鋼鐵廠、水泥廠都很小,平板玻璃廠根本沒有。我就提出我們搞産能合作,國內的生産線就過去了。當年中國就是靠引進國外的生産線發展起來的。當然,我們還要和發達國家合作,把我們的中端與他們的高端結合起來,共同在發展中國家開發第三方市場,從而實現三方共贏。 “中國裝備”升級的突破口,就是推動裝備“走出去”。這不僅能讓我們在國際市場實現“三贏”,更能倒逼國內産業的全面升級,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