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陳新洲、趙仁偉、李崢巍)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每天平均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車庫、3W咖啡聲名遠播……中關村創業大街自去年6月“開街”以來,交出了一份靚麗的週年成績單。 這條位於北京海淀區海淀橋南、僅有200多米縱深的街區,到底是如何成為中國創新創業“新地標”的? 創業夢想從這裡起飛 2014年6月,全國首條規模聚集創新創業要素的街區“中關村創業大街”誕生。一年間,無數創業的夢想,從這裡起飛…… “85後”金鈺、楊樂、黃蒙從傳統金融服務中發現“痛點”,以互聯網方式創新“旅遊地産金融”産品。去年,他們創辦的“點心科技”獲得了街區3W孵化器的種子投資,國內知名創投機構對其估值超過3000萬元。 作為一名創業達人,許單單繼創辦3W咖啡館後,又和夥伴盯上了互聯網領域人才招聘市場。過去一年,他的“拉勾網”在中關村快速成長。 “拉勾網”的6個創始夥伴從3W咖啡館三層一角起步,如今網站已有6.6萬家公司、超73萬個職位需求,用“互聯網+”方式為150多萬人次解決了就業。 在創業大街南廣場上,一塊高16.32米、寬7.04米的大屏幕在滾動播放著“100位創業者”的項目和夢想。“這塊屏幕為創業者打造了一種上市敲鐘的成就感。”大屏幕牽頭企業天使匯創始人蘭寧羽感嘆。 據統計,一年裏,街區已孵化創業企業超過600家,其中獲得融資的企業超過350家,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融資總額超過17.5億元。 創業街區的“二次創業” 上世紀90年代起,創業大街所在的街區成為圖書零售批發業的聚集地。“但近幾年零售業態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成了中關村佔用資源較多、産出附加值較低的業態,産業亟待轉型。”秦君説,“創新創業”成了政府和市場一致認定的轉型方向。 2013年,中關村決定打破“老業態”,對圖書城經營業態進行調整,將圖書城打造成創新創業孵化街區。 海淀區在街區運營方式上進行創新:海淀置業與清控科創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北京海置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政府+市場”模式打造創業大街。 “我們做了回租、回購,以完成産權分散情況下街區的整體改造。”海淀置業集團黨委副書記杜瑞明説,政府加速收購部分街區産權,同時對即將到期的其他業態不再續租,專門留給創業單位入住。 政府資源配置與市場專業服務的高效結合,讓創業街區快速成型。而具體的“創業服務”工作,便交由市場來激發活力。大街創辦以來,聯想之星、3W咖啡、binggo咖啡、車庫咖啡等一批創新孵化器進駐街區,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在這裡迅速興起。 “政府做好自己該做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聯想之星總經理唐旭東説,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專業的市場機構善於將創業要素放大,打造創新創業的生態圈,提供“創業能力的孵化”。 “創業生態”激發源源動力 在創業大街“創業會客廳”裏,創客林賀一得到了從註冊創辦公司到産品知識産權註冊的一系列支持。“很多事情我們沒想到,政府都想到了,節約我們很多時間。”他説。 用“線上+線下”的模式,“創業會客廳”集合了60多家創業政務服務、專業服務、創新展示等功能。其中,海淀區“多證聯辦”服務窗口已經完成65家創業企業的工商註冊。 如今,在創業大街,包含技術服務、人才招聘、法律服務、投融資服務等各類市場化服務機構已超過40家,幫創業者破解各種難題。同時,圍繞知識産權、科技金融等創業需求的市場機構正形成新的“聚集街區”——中關村科技金融一條街、知識産權和標準化一條街。 一些“創客”告訴記者,中關村創業大街之所以能成為“創業天堂”,既是因為這裡有便捷的創業服務,有眾多的融資機會,更為可貴的,還有年輕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有包容失敗、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 街區運營方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表示,這條街未來主力的創業者很可能是“85後”“90後”,對這些年輕人,我們希望打造一種包容鼓勵、容忍失敗的創業文化,也形成公益為先的商業文化。 “可以感覺到,因為有這些政策、專業的融資、孵化,中關村的創新創業生態已經不比美國矽谷差,創新創業的活力正在源源不斷地迸發。”在中關村創業近三十年的用友網絡董事長王文京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