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到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1 13:1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倫敦6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所做努力獲得越來越多國際認可。英國研究機構日前發表的報告甚至預期中國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到來,報告作者認為中國減排成效不但對發展中國家有示範作用,也有助為今年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營造“建設性氛圍”。 

這份著力研究中國二氧化碳減排成效的報告由兩個英國研究機構共同發表,報告主要作者是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的分析師弗格斯·格林。

他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它不但能實現強勁且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同時也能致力於降低碳排放。“這對許多國家來説都非常值得參考,因為它們也在探尋一條可平衡兩者關係的發展道路。”

他説,中國在過去數年裏已採取許多重要措施降低碳排放,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很可能早於此前公佈的目標年份到來,這一跡象將對全球氣候談判産生積極作用。

在2014年年底發佈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方正式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20%左右。

新發佈的這份報告説,通過研究各個關鍵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會發現,中國的排放峰值不太可能在2030年才到來,反而會在2025年甚至更早的時間段裏達到這一峰值。

格林説,報告的結論主要是基於他們對中國能源結構調整趨勢的研究,而能源結構的變化與多個驅動因素相關,這包括經濟增長速度、增長方式、能源使用效率等。他們對這幾方面的趨勢都做了分析研究從而進行綜合判斷。

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佔很大比重的煤炭使用與碳減排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説未來煤炭消耗峰值是否儘早出現並隨之逐步降低,將影響碳排放峰值何時到來。

格林説,相對低的經濟增速、經濟結構調整、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以及能源供應方面的變化等因素會對煤炭消費帶來綜合影響,“我們預期2020年後煤炭用量會加速下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出中國的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在2025年到來”。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也預測,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情景下,中國煤炭消費會得到有效控制,煤炭消耗峰值在2020年左右即可達到。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近期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説:“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已作出了很大努力,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已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我預計中國將繼續擔當這一建設性角色。”

國際能源署預計,能源議題將是巴黎氣候大會的核心議題,能源生産與消費導致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該機構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約3%,但與能源生産和消費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和前一年持平,剔除經濟危機年份,這是過去至少40年來首次出現的情形。

英國研究機構發表的這份報告則指出,中國能源結構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非煤炭能源中,天然氣和水電在未來一段時間裏會扮演比較吃重的角色,但長期而言,如果想取代煤炭主導的能源結構,就需要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對此,格林説,中國在碳排放峰值到來後的相關發展趨勢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産生重要影響。而中國目前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持續投入將幫助這個國家實現其碳排放目標,“中國完全可以在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展示和部署方面扮演一個重要的領軍者角色”。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