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媒體人開封尋訪抗戰老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8 09: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鄭州7月8日電(記者 史林靜)“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鋤頭,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走出工廠田莊課堂,走上民族解放的戰場,腳步合著腳步,肩膀扣著肩膀……”94歲的抗戰老兵蒲國英拉開嗓子唱起了抗日戰爭歌。

    7日,由河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探尋抗戰足跡”兩岸三地記者聯合採訪活動來到開封,《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大公報》《文匯報》等兩岸三地15家媒體共訪抗戰老兵,聽老兵們講述他們的抗戰故事。

    1921年出生的蒲國英依舊精神抖擻,在採訪現場唱起了抗日戰爭歌。1933年,年僅12歲的蒲國英在四川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那年他還是個娃娃兵。抗日戰爭爆發後,蒲國英被調到延安八路軍二兵站醫院,此後一直作為醫護兵支援前線。

    “那個時候,有錢出錢,有槍出槍,不分黨派,不分民族,一起來抗戰。”每次提到抗戰,蒲國英都會把上身挺得筆直。

    “我一齣生就是戰亂。”1924年出生的蘇漢光也是個娃娃兵。1937年10月,在家破國破之際,年僅13歲的蘇漢光參加張自忠部第33集團軍77軍179師。由於年齡太小無法跟步兵行軍,蘇漢光一直在軍部機要電臺任勤務員、報務員,先後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襄河戰役等。

    “我們正在參與還原歷史。”台灣《旺報》特派員黃忠榮説,因為抗戰時間長,涉及範圍廣,很多人對抗戰這段歷史不夠了解,但溝通正在進行。

    “八年抗戰軍裝未曾一日離身”。王萬紫1921出生於河南項城三官廟村,初中畢業迫於生計去河北投親。16歲在河北省保定從軍,被編入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二一八團一營一連,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剛結束不久,“七七事變”爆發,王萬紫所在部隊奉命出發天津禦敵,這一戰就是八年,從天津塘沽一路打到湖南。

    由於念過書,會寫字,王萬紫到部隊後很受喜愛。“幫戰士們寫家書,報平安,白天寫,晚上抽空還要寫。”王萬紫説,但當時一起入伍的,很多都犧牲了。

    “這是我第一次在大陸採訪抗戰老兵,聽親歷者講述那段歷史,很有收穫。”黃忠榮説,“老兵講到情深處,潸然淚下,大概在他們午夜夢回時,也會想起那個歷史片段吧。”

    “我們難以想象那段歷史,也難以體會他們的眼淚。”中天新聞網記者李品萱説。經過大半個世紀沖洗,抗戰硝煙早已散去,但那段悲壯的歷史如老兵身上的傷疤,並不會隨時間而消逝。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