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14日電(記者李寒芳艾福梅)“寧夏用麥草治沙創造出一個個綠洲,期待寧臺兩地的文化産業合作,也可以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如沙漠中的綠洲從無到有,日漸繁盛。”台灣頑石文創開發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程湘如14日在銀川説。 “情係絲路·牽手寧夏——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8日在寧夏銀川啟動。14日,近百位台灣文化教育界人士在銀川舉行的兩岸文化聯誼行總結交流會上,就文化遺産保護、文藝交流、文創合作等議題開展對話。 台灣文資專家、台灣代表團副團長王壽來表示,文化資産保護具有“可辨識性、可逆性”的特徵,既要修舊如舊,但修復的技術也不能完全不可剝離,否則再想重修就會帶來破壞。 枯藤老樹古井、磚雕紅墻人家……被譽為寧夏最美的老巷子——寧夏隆德紅崖村老巷子是台灣代表參訪的其中一站。 “能夠想到利用舊的空間講故事,激發對文化根源認同,出發點和創意是肯定的。”王壽來説,“民眾居住在老巷子,可以扮演一種積極角色。老百姓不是僅僅當道具,而是具體參與才能讓古村落變成活資産,這個理念就是台灣很重要的社區總體營造。” “我們感嘆大陸文化産業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會思索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台東大學教授梁忠銘説,文化的産管學如何取得平衡需要藝術。産業界介入太多就會太商業化,學界太多就太晦澀,政府管得太多就會踟躕難行。 這些話引起了寧夏文化館館長、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靳宗偉的共鳴。他表示,文化遺産保護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存續的文化形態、方式來進行傳承保護。 他以寧夏著名的“花兒”舉例説,僅靠政府的救助補貼只是“輸血”,“但輸血不可能成為健康的人”,要摸索探索傳統文化自我造血功能的恢復。 固態的文化如何“栩栩如生”?銀川方達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人士提到,他們開發了三維恢復西夏場景技術,可以通過遊戲體驗西夏王陵,目前和台灣有很多合作,未來也將繼續擴大動漫文創商品開發範疇。 而走過絲綢之路東段,他們建議,除了枸杞、八寶茶,寧夏還可以開發回族文化、西夏文化、沙漠文化等文創空間,“太多處女地有待挖掘”。 程湘如建議,寧夏可以利用“一帶一路”走出一條農創和旅創之路,把寧夏的文創産品提升到國際品牌的閃亮位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