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上水平 見實效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沿海各級海洋主管部門和局屬各部門單位切實提高認識,把落實《實施方案》當作“十三五”期間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抓實抓牢,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海洋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上水平、見實效。 “十三五”期間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據悉,國家海洋局黨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工作。王宏局長先後兩次聽取彙報,專題研究貫徹落實工作,強調要成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小組,把編制《實施方案》作為貫徹落實的首要工作。為此,成立了以王飛副局長任組長的協調小組,辦公室、規劃與經濟司、法制與島嶼司、環保司、海域司、減災司、科技司、財務司、人事司作為成員單位,並設立了專家諮詢組。編制過程中,為保證工作能落地、可執行,王飛副局長多次召開工作會議,率隊赴福建開展專題調研,並專門聽取了專家諮詢組的意見,最終形成了《實施方案》,為“十三五”期間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實施方案》著眼于建立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需求牽引”、“海陸統籌、區域聯動”的原則,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為主線,以制度體系和能力建設為重點,以重大項目和工程為抓手,旨在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完善,海洋管理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取得重大進展,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在“十三五”期間有較大水平的提高。 從十個方面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實施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31項主要任務: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和約束,主要從規劃頂層設計的角度增強對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的引導和約束,包括實施海洋功能區劃、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和實施海島保護規劃3個方面內容。 二是實施總量控制和紅線管控,側重於從總量控制和空間管控方面對資源環境要素實施有效管理,包括實施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控制、實施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和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3個方面內容。 三是深化資源科學配置與管理,涵蓋海域海島資源的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內容,突出市場化配置、精細化管理、有償化使用的導向,具體包括嚴格控制圍填海活動等5個方面內容。 四是嚴格海洋環境監管與污染防治,包括監測評價、污染防治、應急響應等海洋環境保護內容,突出提升能力、完善佈局、健全制度,具體包括推進海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體系建設等5個方面內容。 五是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現生態保護與修復整治並重,既注重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又注重實施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包括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3個方面內容。 六是增強海洋監督執法,包括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基礎保障、建立督察制度和區域限批制度的制度保障以及嚴格檢查執法的行動保障,突出了依法治海、從嚴從緊的方向。 七是施行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包括面向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機制、針對建設單位和領導幹部的責任追究和賠償等內容,體現了對海洋資源環境破壞的嚴厲追究。 八是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提出了強化科技創新和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産業2項任務,提升海洋科技創新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作用。 九是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人才建設,包括加強監測觀測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人才培養引進兩項具體任務。 十是強化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重在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包括強化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的系列舉措。 以二十項重大工程項目推動主要任務實施 為推動主要任務的深入實施,《實施方案》提出了4個方面共20項重大工程項目。 在治理修復類工程項目中,“藍色海灣”綜合治理工程著重利用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多種手段改善16個污染嚴重的重點海灣和50個沿海城市毗鄰重點小海灣的生態環境質量。“銀色海灘”岸灘修復工程主要通過人工補砂、植被固沙、退養還灘(濕)等手段,修復受損岸灘,打造公眾親水岸線。“南紅北柳”濕地修復工程計劃通過在南方種植紅樹林,在北方種植檉柳、蘆葦、鹼蓬,有效恢復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生態海島”保護修復工程將採取制定海島保護名錄、實施物種登記、開展整治修復等手段保護修復海島。 在能力建設類工程項目中,海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建設、海域動態監控體系建設、海島監視監測體系建設工程針對環保、海域、海島的監視監測工作,提出了擴展網絡、豐富手段、增強信息化的建設方向。海洋環境保護專業船舶隊伍建設工程提出了近岸、近海、遠海綜合船舶監測能力的建設目標。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網建設工程計劃在重點海灣、入海河流、排污口等地布設在線監測設備和溢油雷達。綜合保障基地建設工程擬建設集監測觀測、應急響應、預報監測等於一體的綜合保障基地。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規範化能力提升工程計劃每年支持10個左右的國家級保護區開展基礎管護設施和生態監控系統平臺建設。 在統計調查類工程項目中,共有海洋生態、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海域現狀調查與評價、海島統計4項專項調查任務,旨在摸清我國生態保護、海洋污染、海域使用和海島保護開發的家底和狀況,為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提供重要決策支撐。 在示範創建類工程項目中,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程將新建40個國家級示範區,為探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提供有益借鑒。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工程計劃在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海洋經濟試點省份實施,進一步推動形成特色海洋産業集聚區。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示範工程將選取8個地方開展試點,儘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控制模式。海域綜合管理示範工程計劃選擇2處地方開展海域綜合管理試點,探索海岸帶綜合管理、海域空間差別化管控等制度。海島生態建設實驗基地工程計劃建設15個基地,開展海島生態修復、海島建設監測等方面研究工作。 以細化目標和督促考核保障《實施方案》落實推進 據悉,《實施方案》印發後,將從兩個途徑細化分解目標,形成落實意見:各項任務和重大項目工程的牽頭部門將會同沿海地方海洋部門和局屬有關單位制定具體的落實意見,同時各省級海洋部門也將根據《實施方案》組織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將目標、任務和責任逐級分解細化至沿海市、縣級人民政府,于10月底前報至國家海洋局。 此外,國家海洋局將針對《實施方案》實施情況組織開展跟蹤評價和督促檢查,沿海各省(區、市)也將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考核,共同形成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督促合力。(記者 趙婧 通訊員 吳大千)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