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安:“互聯網+”悄然進村入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6 10:4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春7月26日電(記者 王存理、高楠)在全國産糧大縣吉林省農安縣,“互聯網+農村”模式正激起層層漣漪,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鼠標和手機分享農産品增值帶來的“紅利”。

電商進村駐戶,巧解農村銷售難購物難

前不久,農民魏志國遇到一件煩心事:儲存的幾萬斤土豆滯銷。“一畝田”農安站到村裏進行走訪調查,得知老魏的困難後,將銷售信息在網上發佈。

“消息發佈後,就有四五個經銷商聯絡我,3萬多斤土豆一下就賣出去了。”魏志國説,“今年9月份,土豆和蔬菜下來時,我還和‘一畝田’搞合作。”

老魏所説的“一畝田”是國內領先的農産品交易誠信平臺和大數據平臺,也是“互聯網+農村”的創新模式:一端鏈結批發商和採購商,一端聯絡農戶和産地,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以及線上線下的撮合服務,産銷對接,緩解農産品銷售難和賣價低等難題。

半年來,“一畝田”已銷售花生400噸、花生米60噸、土豆15萬斤、葉菜和香菇2萬斤,交易額近千萬元。

“一畝田”農安站經理韓宇介紹,“一畝田”線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線下組織採購商異地看貨及質量把控、溯源、交易資金安全等問題。同時依託全國36家中心城市的門店,為當地農戶帶來線下採購需求。經銷農産品都是成車發貨,有效規避“最後一公里”問題。

政府搭臺電商唱戲重織農村銷售網絡

農安是全國産糧十強縣,糧食作物産量佔吉林省十分之一。全縣土豆、“三辣”、胡蘿蔔、黃煙等年産出150萬噸。

“電子商務是拉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通過推進電商産業發展,讓外界了解農安,為青年人提供創業機會,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讓消費者更便捷地獲得優質農産品。”農安縣委書記周賀説。

2014年農安被列為吉林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首批試點縣,電子商務開始入村進戶:一方面引入第三方平臺推廣農特産品,組織農村青年網上創業,拓寬農産品銷路;另一方面依託自建平臺“農安壹品網”,重點打造村級電商服務站,使電子商務真正深入農村。

記者在農安青年電子商務推廣服務中心看到,兩層樓的辦公區聚集了12家網創團隊和小微公司,均免收租金、水電等費用,並提供一定數量的創業基金。

“入駐中心的電商在天貓和1號店打造了農安館,主要以農特産品和食品為主。僅一個多月,入駐企業就實現交易額30多萬元。”團縣委副書記賈圓琪説。

“農安壹品網”是以縣域為中心,集農産品銷售、生活家居、百貨、代購于一身的“農”字頭電商服務平臺。為完善農安“快遞”和“物流”服務體系,該網與中國郵政合作,400多個郵政村店為線下服務站,實現貨物的快速收集與配送。

農安鎮濱河服務站的吳大雙經營一個油坊,壹品網讓他嘗到了“觸網”的甜頭:“一個服務站能服務幾千人,不僅能幫大家買東西,家裏的油也比以前賣的快了,坐家裏掙錢的事兒以前想都不敢想!”

打通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

增加了銷售,擴大了影響,引導農民打造品牌提質增效,重塑農村流通新格局……賈圓琪向記者歷數電商帶來的變化。

然而,在走訪農民和電商企業後,記者感到電商入村還需闖過幾道關:電商網絡缺失,農民不善於利用網絡線上渠道,産品質量保證等許多問題還在困擾著農民“觸網”、電商進村。

“加入壹品網不僅能幫村民網上賣雞蛋、網絡代購,也為食雜店吸引了人氣。”在農安鎮濱河村的洪河食品店裏,店主王麗向記者講起她的“觸網”經歷。但村民對網購認識程度不夠,至今王麗只代購過電飯煲和服裝,“大家還是習慣於到鎮上的商場去購買。”

此外,供電子商務應用的硬體設備不夠完善制約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電腦、智慧手機這些‘觸網’設備在農村應用還不夠廣泛,上千元的寬帶費對農民是筆負擔,3G、4G信號覆蓋面小也不利於智慧手機的普及。”“一畝田”農安站經理韓宇説。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部分農民仍使用信用社存摺存取錢款,這對需要電子支付的電商平臺來説也是一種限制。同時,轉賬到賬週期長、手機銀行開通率低、銀行網點佈局分散等現狀讓一些有心“觸網”的農民望而卻步。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