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6省區市聯手啟動資源綜合利用計劃
年消化工業固廢將達4億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6 15:2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 許晟 張辛欣)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又邁出重要一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6省區市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將聯手重點開發大宗工業固廢和可再生資源,力爭解決工業固廢處置不當帶來的污染和安全隱患,同時推動相關産業協同發展。

工業固廢堆存威脅生態環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集聚了眾多的礦山、鋼鐵、水泥、玻璃、發電廠等企業,長期産生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威脅區域內的水源安全,加劇了當地生態環境壓力,如何有效開發這些“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成為一個問題。

據統計,2014年,京津冀及山西、內蒙古、山東産生大宗工業固體廢物23.7億噸,當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為32.56億噸;2014年京津冀及山西、內蒙古、山東主要再生資源産生量為4410萬噸,當年全國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5億噸。

“僅河北承德尾礦庫就達867座,尾礦存積量近22億噸。”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副司長畢俊生説。燕山、太行山鐵礦的大面積開採,形成尾礦巨量排放。大面積的尾礦堆積不僅存在潰壩等安全隱患,且對京津等地水源地和水源涵養區內的水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另據了解,京津冀及山西、內蒙古、山東地區每年建築消耗約6億噸的砂石,開山取石使用的炸藥爆炸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約相當於746萬輛小汽車的年排污量,對區域環境保護形成不小的壓力。

“綜合利用這些資源,是解決固廢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畢俊生介紹説,但目前,産業規模小、産業發展存在技術瓶頸、産業分散未形成有機産業鏈、産品的市場和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等,仍制約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

取長補短6地可協同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等6地在綜合開發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方面既有相對優勢,也有各自職責,聯手開發即是讓區域內的資源優勢互補,形成有機産業鏈,減緩生態壓力。

北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任務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李洪説,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北京有科研、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可以與周邊地域優勢互補,做到共同發展。

天津和山東的工業固廢等綜合利用都有較好的基礎。據介紹,山東2014年固廢綜合利用率達84%,回收再生資源佔全國近10%;在天津,十二五以來主要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並建成了再生能源企業為主的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産業園區,搭建了工業三廢、再生資源、城市垃圾等約50條産業鏈。

河北除擔負著承接北京企業的轉移任務,還可以發揮地緣優勢。河北省工信廳巡視員王福強介紹説,河北可以利用豐寧、灤平、興隆等地的物流平臺,利用承德等地的産業優勢,降低交通運輸等成本,推動産業的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畢俊生説,北京工業企業逐步轉移,京津建材市場為周邊地區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産建材提供了廣闊空間,周邊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則為北京産生的大量再生資源提供了利用途徑。

力爭實現年消納工業固廢4億噸

在行動計劃中,北京等6地為協同開發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設立了到2017年的階段性目標,要求實現年消納工業固體廢物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總産值達到2200億元。根據目標,6省區市制訂了到2017年前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在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方面,河北將改造和建設10個以上年産能100萬噸至500萬噸的廢石和尾礦提取砂石料項目,並依託龍頭企業,在承德、唐山等地建設尾礦和廢石預拌泵送混凝土和尾礦幹混砂漿項目,促進産業結構跨區域深度調整。

多地還將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對接,在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協同開發利用鋼渣、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脫硫石膏。並在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尾礦堆存集中地區建設10個尾礦多元素回收整體利用項目,建成5個新型鋼鐵冶金煙塵利用及多元化回收項目。

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北京將選擇10個廢塑料等再生資源深加工利用項目,用3年時間向周邊地區轉移;天津重點依託子牙循環經濟産業園,承接北京轉移項目並構建環京津冀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産業鏈。

此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還將建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示範基地和園區,構建低碳循環産業鏈,推動成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20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協同綜合利用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認為,該區域協同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緩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