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保護部剛剛通報的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成績單”上,一連串數字讓人欣喜: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68.0%,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89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飲用水水源地558個,534個達標,佔95.7%;地下飲用水水源地340個,296個達標,佔87.1%。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數據讓人憂心:今年1至6月,考核PM10的21個省份中有10個省份PM10濃度不降反升;非重點區域省份大氣治理工作進展相對緩慢;2014年度,京津冀地區僅北京完成年度散煤清潔化治理任務;秸稈禁燒工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兩組數據折射出環境治理的現實: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與部署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面對巨大的減排壓力、嚴峻的環境治理形勢,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從減排計劃完成的情況看,經環保部總量司初步測算,2015年1至6月,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2%、3%、6%以上,今年的減排任務和“十二五”總任務有望超額完成。 總量減排對於有效遏制環境質量惡化功不可沒。數據的背後是各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是各地以環保為抓手淘汰落後産能、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目前,公眾感受到的環境質量與公佈的數據仍然有差距,將總量減排工作與環境質量改善有機結合,防止出現“兩張皮”,是今後總量控制工作的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污染物總量控制範圍還不夠。“十一五”總量控制的污染物是2項,“十二五”是4項,這是國家當時具備的能力所限。而對大氣影響比較大的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目前還沒有納入總量控制範圍。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控制了COD、氨氮,但是總磷、總氮等相關污染物還沒有納入進去。要想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這些污染物的控制尚待加強。 環保部通報的數據顯示,污染防治工作艱巨、複雜,儘管在改善大氣、水等環境質量方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治污形勢依然嚴峻。 6月,仍有少數地方和企業在總量減排中存在突出問題。環保部公開對秦皇島等4市及中國化工集團等兩家企業集團進行環評限批,對25家企業給予掛牌督辦、追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費、扣減環保電價款等相應處罰。 今年下半年,環保部將建立全國及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與各省份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制定“水十條”實施情況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此外,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藍圖正在抓緊制定。 目前,環保部已起草完成了“十三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思路方案,初步提出了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實施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總量雙控、協同控制,實施分區域、分行業差別化總量控制要求,加強污染物排放濃度、速率、總量的時空精細化減排管理的總體思路。其中納入國家約束性指標的主要污染物和削減比例等內容,已作為“十三五”環保規劃主要目標指標建設的內容報送相關部門。 據悉,在保留現有4項主要污染物的基礎上,“十三五”環保規劃有望將更多的污染物納入國家約束性減排指標。同時,還將選擇1至2個流域開展總氮、總磷總量控制試點。(記者 曹紅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