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取得實質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08 16:5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拉薩8月8日電(記者 劉洪明)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落實,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近年來不斷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實質進展。

    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和敏感。這裡星羅棋佈地分佈著由冰川形成的天然湖泊和江河,被冠以“亞洲水塔”和“世界氣候調節器”的美稱,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西藏要成為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區發改委新近發佈的數據顯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年—2030年)》中,十大工程項目規劃總投資155億元,截至去年底,累計到位投資57億元。

    以上《規劃》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包括10項工程:天然草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重要濕地保護、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農牧區傳統能源替代、防護林體系建設、人工種草與天然草地改良、防風治沙重點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

    2009年,西藏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啟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草原補獎資金佔牧業總收入的10.6%;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擴大,中央財政補償的公益林面積達1011萬公頃,約佔全區森林面積的95.3%;水生態補償試點也于去年啟動……這一切,讓200余萬農牧民受益。

    當下,雪域高原的日照強烈,一望無際的羌塘草原草綠牛羊肥;雲霧繚繞的林芝正綠樹成蔭盡收眼底;“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裏也迎來了花草繁盛的季節;有“西藏糧倉”之稱的日喀則更是青稞吐露麥芒、鄉村田野間瀰漫著鳥語花香。

    數據顯示:西藏近5年治理沙化土地226萬畝,治理草原“三害”(鼠、蟲、毒草害)近4000萬畝,使6000萬畝天然草場得到保護與恢復。此外,累計草場承包面積佔全區草場總面積的80%,有效緩解過度放牧和不正當競爭的草原難題。

    近年來,西藏還先後實施了羌塘、察隅慈巴溝、芒康滇金絲猴等6個國家級保護區規範化建設,開工建設了瑪旁雍錯、然烏湖、麥迪卡、班公錯等6個濕地保護工程,啟動雅魯藏布江、拉薩河源頭國家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項目。

    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建立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國家級1個),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覆蓋18個縣,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國家級9個),保護區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4%。

    今年5月發佈的《2014年西藏自治區環境狀況公報》指出,西藏基本保持了自然的原生狀態,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