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享“5+2”生活模式 新華社合肥8月19日電(記者錢春弦、王立武)在此間召開的全國鄉村旅遊提升與旅遊扶貧推進會議上,中國鄉村旅遊形象標識及首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正式誕生,鄉村旅遊模範村、模範戶、金牌農家樂和致富帶頭人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發佈的支持鄉村旅遊的創新金融産品形成良好對接態勢。 就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部署的全國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總人次與總收入:城鎮居民“5+2”生活模式已經形成 記者:何以説鄉村旅遊是城鎮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載體? 李金早:5天工作,週末2天休閒旅遊。作為世界最大的國內遊市場,我國城鎮居民週末休閒節假期出遊,70%以上選擇周邊鄉村旅遊點,全國主要城市周邊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年增長均高於20%。2014年,全國有“農家樂”超190萬家,鄉村旅遊特色村10萬個,接待遊客12億人次,約佔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三分之一;鄉村旅遊營業收入3200億元,同比增長15%,帶動3300多萬農民受益。我國鄉村旅遊初步形成圍繞大中城市、名勝景區、山水生態區、特色農業區的發展格局,成為城鎮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載體,國內旅遊發展主戰場。 記者:下一步潛力何在? 李金早:從全國來看,鄉村旅遊發展還帶有自髮式特徵。旅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産品開發粗放、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較普遍,産業化、組織化程度低,現代旅遊産業體系仍不健全等,難以滿足多元化旅遊消費需求。一些地方鄉村旅遊發展停留在為遊客做幾個農家菜、安排幾張床位的農家樂1.0版。這與城市遊客要求不相吻合,需要加快轉型升級。鄉村旅遊一家一戶、各自為戰、分散經營的模式要轉變。我們要從加強組織化入手,推動産業化發展,提升鄉村旅遊發展品質,擴大鄉村旅遊綜合效益。具體地就是實施鄉村旅遊提升工程,預計2020年全國形成15萬個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城鄉對流:同屬於鄉村的“5+2”生活模式 記者:何以説“5+2”模式也屬於鄉村? 李金早: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利用閒置房屋和生産資料開展旅遊經營,改變了千百年來單一依靠農業的發展模式,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不少鄉村通過引進現代旅遊企業,特別是國際知名管理企業,像陽朔的悅榕集團、瑞盛國際,九寨溝中查溝的希爾頓集團、四季集團等,改變封閉落後狀態,從小農社會躍入現代社會。 記者:鄉村旅遊不僅是發達地區城市周邊吧? 李金早:當然不是。據統計,全國12.8萬貧困村至少50%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條件,發展鄉村旅遊的貧困村又可以帶動70%貧困戶脫貧。“十二五”以來,全國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10%以上貧困人口脫貧,旅遊脫貧人數達1000萬人以上。鄉村旅遊已經成為農村扶貧開發的主渠道。 若干意見強調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特別是強調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旅遊扶貧是産業扶貧的主要方式,具有貧困人口參與面廣、生産經營成本較低、扶貧效果來得快、返貧率低等優勢。旅遊扶貧給貧困人口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脫貧,還有精神脫貧。鄉村旅遊發展到一定階段,農民學習掌握現代思想文化理念成為自覺行動,根本上實現“真脫貧”,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就業創業下鄉:“5+2”的飛躍 記者:鄉村旅遊將從城鎮居民休閒目的地變為就業創業新高地嗎? 李金早:我們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但隨著鄉村旅遊發展進入2.0或3.0版,鄉村旅遊投資、管理和經營主體將多元化、專業化。若干意見提出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3年內引導100萬名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城鎮退休職工、藝術家、專業技術人員等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到2017年,全國將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特色創業村,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這將快速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層次。 記者:“互聯網+旅遊”能否推動鄉村經濟彎道超車? 李金早:旅遊業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最活躍領域之一。作為國內旅遊休閒主戰場和旅遊就業主渠道,鄉村旅遊必將通過“互聯網+旅遊”,推動旅遊業線上線下、城鄉資源要素整合,實現跨産業融合。2020年全國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智慧導遊、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 鄉村旅遊一手牽著農民,一手牽著市民;一手托著農村,一手托著城市;一肩挑著一産,一肩挑著三産,不僅關係到全國6.7億農業人口福祉,還關乎7億城市人口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城鄉聯動、鄉城互動必然為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二元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