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用“三嚴三實”要求推進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20 21:1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新華社評論員)改革,從來都是觀察和理解中國的重要關鍵詞。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提出,要在國企、財稅、金融、司法、民生、黨建等領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方案。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激蕩而來,怎麼改才有突破,如何做才有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三嚴三實”是改革的成事之要,也是改革的試金石。各級幹部是否做到“三嚴三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也要以改革發展穩定的實效來檢驗。以“三嚴三實”激發改革動力,用“三嚴三實”推進改革事業,是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必須把握好的重要方法論。

    用“三嚴三實”推進改革事業,需要練就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的基本功,做到謀劃改革要實。把準發展脈搏,理清改革思路,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問政於民,問計於民。“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物。”下功夫查找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下功夫發現基層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精準把脈、精確制導,謀劃改革就能接地氣、長底氣。反之,搞調研蜻蜓點水,看問題淺嘗輒止,就會對複雜情況心中沒數,對發展趨勢心中沒譜,對政策效果心中沒底。在這樣的基礎上作決策定方案,無異於沙丘上建樓,其科學性和可靠性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用“三嚴三實”推進改革事業,需要提升政策舉措的可操作性和含金量,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任何政策,如果大而化之、不切實際,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從現實來看,一些地方和部門出臺的改革方案,有的滿足於照搬照抄上面精神,有的措施空洞、華而不實,有的習慣“一刀切”、難以執行,凡此種種,必然製造“梗阻”,遲滯改革。世間事,作于細,成于嚴。全面深化改革,貴在落細,重在抓實。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讓每一條改革舉措內涵清楚、對症下藥、切實管用,讓人們既明白“怎麼看”又清楚“怎麼幹”,積跬步至千里,積小勝為大勝。

    用“三嚴三實”推進改革事業,需要提高改革精確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全面深化改革,啃的是硬骨頭、涉的是險灘,非抓住要害不可為之,非點準穴位不可成之。抓落實,就要針對突出問題動真格,抓住關鍵環節出實招,圍繞群眾的所思所盼去改進,改革舉措才能帶來發展新突破,真正讓群眾“解渴”。如果作風虛浮、馬虎敷衍,或是聚焦不準、盲目作為,甚至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矛盾躲著走,只能是“雨過地皮濕”、“隔靴搔癢”,就不可能改在緊要處、做到點子上。

    抓落實,更要看實效。改革不是方案一齣臺就萬事大吉了,不僅要重視改革施工方案質量,更要考核驗收改革竣工結果。改革是否有成效,不能自我評價,而要問群眾的獲得感,看發展難題是否得到破解,讓實踐來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同時,也要嚴把改革督察關,對通過的方案查哨查鋪,對落實不力的追責問責,從而扎紮實實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全面從嚴治黨也永遠在路上。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值關鍵階段,我們面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諸多挑戰和考驗。讓“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改革進程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以良好作風、科學方法、實幹精神開拓前行的道路,我們必將進一步推進改革事業,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境界。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