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築牢百姓的幸福底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02 07:2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畢業了、去創業,夢想離我更近了!”90後大學畢業生楊啟帆的無人機項目獲得國家專利,拿到不少訂單,他和小夥伴們幹勁更足。

    得知養老基金即將交由專業機構投資,就職于會計師事務所的80後女孩盧朝欣,對於自己幾十年後的“養命錢”還能否保值的問題,少了些許擔憂。

    面對今年6月國家出臺的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江西春華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春覺得,到了民營醫院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

    一項項民生領域的重大改革相繼“破冰”,為百姓築牢堅實的幸福底線。

    真金白銀:兌現民生優先莊嚴承諾

    前不久,重慶永川的李學祿一家歡天喜地搬進新樓房,100平方米的房子整潔溫馨。李學祿説:“以前,我們家是外面下大雨,家裏下小雨,嚴重的時候只能在家裏再搭個小屋避雨。”如今,棚戶區改造讓很多人曾經辛酸的住房記憶成為歷史。

    改善民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年初以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民生投入仍保持大幅增長——截至7月底,國家財政累計投入1.32萬億元用於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6%;6593億元用於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同比增長19.2%;11719億元用於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21.4%;8300億元用於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17.5%;365億元補助資金用於農村危房改造,同比增長58.7%。

    1至7月,我國就業交出亮麗答卷,841萬人喜捧新飯碗,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的八成以上;14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滬閩桂新開工保障房達任務七成……百姓的樸素願望正一個個變為現實。

    重點突破:著力解決民生突出難題

    寧夏新大眾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産農業機械的私營企業,現有員工近70名,企業為其繳納“三險”,每月僅工資開銷就得30余萬元。“上半年日子比較艱難。”公司總經理郭生海説,幸好寧夏出臺了降失業保險費率和“援企穩崗”措施,僅“援企穩崗”就一次性拿到補貼12萬餘元,“為我們私營企業分擔了一部分壓力”。

    改革要啃“硬骨頭”,民生領域突出的矛盾和難題,成為改革攻堅的目標。從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到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加快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建設到全面推行大病醫保制度,年初以來,民生領域的改革一步步走向縱深。

    最低工資標準不斷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高10%;城鎮居民醫保人均政府補助提高60元;工傷、剩餘保險費率降低……一方面政策托底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改革加快推進,公務員工資改革正在破冰。一系列收入改革舉措正在讓收入持續增長有更多制度保障。

    “破解民生難題,要用改革的辦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從制度上為所有人創造公平發展機會。”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説。

    著眼長遠:制度“紅利”助力經濟發展

    日前,國務院公佈《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一樣的社會統籌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呼籲多年的養老“並軌”終破冰。

    “此舉有利於人員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間縱向流動,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同時對拉動消費、鼓勵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認為。

    一方面,既要堅持“社會政策要托底”“構建相互銜接、運行有效、保障特困群眾的兜底制度”的民生理念,另一方面,民生的改善又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撐。“從趨勢來看,民生領域既可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轉型升級的方向,也將成為經濟實現內生增長的抓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指出。

    改革釋放紅利,點燃創業創新的激情。今年1—6月,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200.1萬戶,同比增長19.4%,平均每天誕生1萬戶新企業。農民工返鄉創業“熱”起來,據調查,每一人創業成功並穩定經營一年以上,可平均帶動五人以上就業。創業正成為引領就業的發動機。(記者 邱玥)

責任編輯: 陳旭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