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瘠甲于天下”。説起定西,人們總會想到這個表述。甘肅省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而定西是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是“短板中的短板”。數十年來,扶貧攻堅一直是定西的發展主線。 最近幾年,定西啟動“雙聯”扶貧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2014年全市有139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減貧30多萬人。然而,到2014年底,定西依然有15.17萬戶63.16萬人處於貧困狀態,貧困面達23.61%。 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這是“硬要求”。怎麼辦?按照中央和甘肅要求,定西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征程。 今年5月,定西召開全市精準扶貧動員大會。對接甘肅省有關規定,定西市組織有關市直部門起草了22個精準扶貧的政策文件,形成了適合定西特點的精準扶貧工作方案。 “精準扶貧,精準識別貧困對像是前提,做到幫扶對象精準;精準掌握致貧原因是基礎,必須科學劃分貧困村戶類型,因戶施策;精準幫扶措施是根本,必須精準制定脫貧計劃,明確責任、挂圖作戰,一年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定西市委書記張令平説,“要聚焦領導精力、投入財力、借助外力、內生動力、激發活力,‘五力齊發’,絕不讓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幫扶誰—— 貧困對象精準識別 精準扶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精準確定扶貧對象,解決“幫扶誰”的問題。 定西市啟動“雙聯”扶貧以來,各級幹部已對全市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進行了調查摸底和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開啟“精準扶貧”以來,定西提出更高要求:建檔立卡要全面核查,並做到動態管理。建立扶貧對象動態信息化管理體系和貧困人口銷號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及時更新微調,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 在隴西縣柯寨鄉柯寨村前山社貧困戶馬海軍的家裏,記者看到了一張“扶貧幫扶卡”,卡上詳細記錄著家庭成員情況、住房面積、耕地面積、上年人均純收入、致貧原因等。馬海軍是因為2009年的一場車禍致貧的,那一年他一下子花掉了10多萬元。幫扶卡上還明確了幫扶責任人和幫扶計劃。隴西縣副縣長郭志萍是馬海軍的幫扶責任人。她與馬海軍商議決定,主要依靠種植中藥材和養羊增加收入;通過落實危房改造政策改善居住條件。 在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記者見到了駐村幹部劉建斌。作為鎮上的幹部,劉建斌一直在為精準扶貧工作忙活著。在去年的好幾個月裏,劉建斌和其他幾位駐村工作隊員,以及省、市、縣的“雙聯”幹部一起,一村一戶走訪,了解村民的家庭經濟情況,他們的工作是為了精準識別貧困戶,並和村委會幹部一起完成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 劉建斌告訴記者,村裏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將貧困戶的篩選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戶,通過村支“兩委”、村民黨員代表會,“兩會”審議,最後選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併為他們建檔立卡,實現統一管理。 在定西,和劉建斌一起工作的還有869個駐村幫扶工作隊、2958名駐村幫扶幹部,他們一邊開展“雙聯”行動,一邊為精準扶貧準確發力,使所有貧困戶實現了幫扶幹部全覆蓋。 誰來扶—— 各方攜手凝聚合力 “部門苦幫、幹部苦抓、群眾苦幹。”這是定西人的“三苦精神”,也是定西人民攻堅克難的“法寶”。如今,定西人民又將“三苦精神”融入到如火如荼開展的“精準扶貧”行動中。 在“雙聯”行動中,省市縣鄉共1450個單位近7萬名幹部職工對口聯絡幫扶了定西市1721個村10萬多貧困戶。單從資金投入來説,三年多投入的各類扶貧資金達到41.68億元,超過了過去30年國家投入的專項扶貧資金總和。 除了幹部幫扶,定西市還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對近900個貧困村確定幫扶單位、派駐駐村工作隊,引進近百家市外企事業單位與117個貧困村結對幫扶。 大莊村位於臨洮縣北部山區太石鎮,過去一直是臨洮縣貧困村社的代表。如今的大莊村,村容村貌已經煥然一新:白墻紅瓦的座座新居依山而立,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村後是修建整齊的養殖圈舍,村子呈現出一幅富裕和諧的畫面。在幫扶單位省財政廳的幫扶下,村民們積極參與改變生活環境,大莊村道路、飲水、環境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改善,産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村民素質迅速提高。 定西市探索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扶貧,僅在定西市139個集中開展精準扶貧的示範村,省市縣鄉各級聯村單位及幹部爭取資金14億元,協調貸款21億元,實施各類項目3168個,從架橋修路到捐款捐物,從扶助産業到幫扶學子,共為貧困群眾幫辦實事10萬多件,有效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隨著精準扶貧的腳步走得越來越實,貧困山鄉的面貌正在發生巨變。 定西市對扶貧重點鄉鎮、村統籌安排,整合部門及行業資金,集中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的水、電、路、氣、房等問題。去年建成農村公路1020公里,解決了1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扶貧搬遷貧困群眾1.3萬戶6.8萬人,改造農村危房2.4萬戶,村村通水泥路率達67%,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70%,自然村動力電覆蓋率達89%。 怎麼扶—— 精準施策巧破難題 “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幹部。”在新一輪扶貧攻堅戰中,定西市根據扶貧對象、扶貧階段、扶貧任務的新變化,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式”“粗放式”向“造血式”“精準式”轉變,貧困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通渭縣馬營鎮油坊村的“磨坊張”可以説是精準扶貧的受益者。“磨坊張”是村民們今年對張吉漢的新叫法。張吉漢之前因為常年在外打工落下了腰疼的病,再加上一個孩子在蘭州上學,村民們便“評選”他為因病因學致貧的典型。因為身體不好,加上缺技術,張吉漢種不了地,也搞不了養殖,打工更是不靠譜。幫扶幹部出謀劃策,張吉漢開起了磨坊,每天能收入300元左右,日子越過越好了。 而安定區香泉鎮馬蓮村馮彥海一家日子能夠越過越好,主要是靠兒子在扶貧班學的一手好手藝。馮彥海告訴記者,兒子馮建軍畢業那年,一時之間沒有合適的工作,就參加了安定區扶貧辦開設的勞動技能培訓班,學了個拉麵手藝,之後,就去了通渭縣城,在一家餐館當起了拉麵師。待遇不錯,每個月能掙七八千元。“差不多一個月就能‘拉’出一頭牛犢來。”馮彥海説。如今,馮建軍不僅定期給父親寄錢,自己還攢下了一筆家當。娶媳婦、買房子都不成問題。 年輕力壯喜歡闖的經過技能培訓外出務工;會養殖的搞養殖;土地多的種植中藥材或繁育馬鈴薯……每家每戶的幫扶力量開展專項調研、分析致貧原因、找準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協助制定整村脫貧工作實施計劃,根據貧困戶意願,為每個貧困戶制訂具體的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明確具體的幫扶項目、目標和完成期限。這就有效解決了“怎麼扶”的問題。 據了解,定西市將為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量身制定脫貧計劃,圍繞實現整體脫貧的目標任務,倒排時序,確定每年要脫貧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集中資源幫助他們摘掉貧困帽子。 在精準扶貧新思路的帶領下,隴中大地正在譜寫“脫貧致富”新樂章。(記者 林治波、曹樹林)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