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高敬)自10月1日起,全國各地新設立的企業註冊登記將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模式,企業只需在工商部門領取加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無需辦理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這將會大大節省企業在工商、稅務、質檢等多部門間來回“跑腿兒”的時間,同時也意味著商事制度改革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我上午10點鐘過來,現在營業執照已經辦好,只等著取公章了。”9月8日上午,章華貴在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的行政服務大廳裏告訴記者。他手裏拿著的就是1張剛剛“出爐”的加載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與章華貴不同,當地海壇旅行社的負責人薛斌卻對改革前企業註冊很有話説。幾年前,他註冊第一家公司時,從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到驗資、從辦理經營許可到拿到營業執照、從刻製公章到辦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整個過程耗費了半年多時間,“現在回味起來仍是滿滿的酸楚。” 記者近日在福建平潭調研時了解到,在企業設立審批方面,平潭推出了“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照一碼、一章審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的服務模式,創下了“三個全國之最”,即審批時限最短——3個工作小時內辦結,辦理環節最簡——從5部門31個環節精簡至1個部門3個環節,前置審批項目最少——僅保留6類9項。 正是由於大刀闊斧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今年前7個月,這個只有40萬人口的海島城市新增市場主體達到4572戶,還吸引了很多人從福州、台灣等地過來創業,經濟活躍程度大大提升。 平潭只是我國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自從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大幕——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制度等一系列“寬進”措施相繼推出,一個個改革的“大禮包”大大激發和釋放了市場活力、促進了産業結構優化、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685.1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5.4%;其中,新登記企業200.1萬戶,增長19.4%,平均每天新增企業達到1.1萬戶。上海、深圳等地的千人企業擁有率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説:“企業活力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大量新企業的誕生,創新創業的繁榮,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持久的動力。特別是新産業、新業態的大量涌現,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 今年上半年新登記註冊的企業中,第三産業達160.7萬戶,佔比超過八成,增幅明顯高於第一和第二産業。或是依託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或是不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新註冊企業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中的表現尤為亮眼。正如涓涓細流匯入江河,這些新進入市場的企業,既擴大了市場的容量,更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清新的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會促進大量的民間資本投向新興産業和新型服務業,這既有利於我國産業結構的轉變,還可以滿足因城鎮化而增加的對服務行業的需求。”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陳敦説,“服務業大量增加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將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向經濟持續發展的紅利轉變。” 作為我國眾多領域改革舉措之一,商事制度改革是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的“先手棋”。張茅介紹,下一步,商事制度改革還將繼續深化,將著力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先照後證改革措施,研究簡化企業登出流程,加快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等。每一項改革都將進一步掃清創業創新的“攔路虎”,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再添一把火。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