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實施《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8 20:54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意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學校美育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上看,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應付、擠佔、停上美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資源配置不達標,師資隊伍仍然缺額較大,缺乏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今年初,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強調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級各類藝術教育的改革發展”。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教育部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統總結典型經驗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意見》,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由國辦印發實施。

  2.問:據了解,此前教育部制訂印發的文件都是關於藝術教育方面的,這次國務院印發的《意見》則是關於美育工作的文件,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答: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要求,這是黨的文件第一次對美育作出重要部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最主要的內容和最基本的途徑,要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標,要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僅靠藝術教育還不夠。近年來,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一直呼籲,希望在國家層面印發一個加強美育的文件,一是因為美育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智體美“四育”中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氣加強,僅靠教育系統還不夠,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二是認為藝術教育包括專業藝術教育和普及藝術教育,而在實踐中往往按專業藝術教育的模式開展普及藝術教育,容易忽視對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而美育價值取向明確,強調以美育人,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強調德智體美相輔相成、相互融合,育人導向更加凸顯。美育文件就是基於以上考慮出臺的。

  3.問:貫徹落實《意見》需要把握哪些原則?

  答:貫徹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在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基礎教育階段美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地區差異,關注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美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整體推進與典型引領相結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協同推進。加強美育綜合改革,統籌學校美育發展,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整合各類美育資源,促進學校與社會的互動互聯,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美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氛圍。

  4.問:《意見》特別強調要建立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請問如何加強統籌?

  答:實踐證明,推進美育的改革發展,需要統籌整合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資源,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意見》按照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加大統籌整合力度,推動形成學校美育改革創新的合力。具體來説,就是加強“兩個統籌”:

  一是加強教育系統內部的統籌。統籌好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銜接;統籌好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配合;統籌好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環境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滲透。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學校美育課程體系和美育育人機制。

  二是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統籌。充分整合校內外各類美育資源,推進美育協同創新,健全教育與宣傳、文化、文藝團體等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美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與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以破解目前學校美育教師不足、場地不足、資源配置不達標的難題。

  5.問:《意見》指出,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意見》提出了哪些舉措來改變這種局面?

  答:針對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主要解決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化問題,包括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

  二是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主要解決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問題,包括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美育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

  三是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主要解決美育師資和資源整合問題,明確提出在現有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

  四是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主要解決進一步完善美育管理機制的問題,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加大美育投入、健全美育評價制度、加強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

  6.問:為什麼要強調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意見》對此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課程體系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關鍵,因為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意見》高度重視美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3條明確要求:一是科學定位美育課程目標。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重視美育基礎知識學習,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加強實踐活動環節。要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二是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影視等。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三是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美育實踐活動是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教學計劃,實施課程化管理。建立學生課外活動記錄製度,學生參與社區、鄉村文化藝術活動,學習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欣賞高雅文藝演出,參觀美術展覽等情況與表現要作為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內容。

  7.問:《意見》對於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提出了哪些改革舉措?

  答:改進美育教學,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學校美育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為落實三中全會的要求,《意見》提出了6項改革舉措:一是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切實強化美育育人目標。二是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與各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三是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遵循藝術人才成長規律。四是建立美育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創新學校美育的教育教學方式。五是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境。六是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美育專項課題。

  8.問: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意見》在這方面有何具體實施構想?

  答:《意見》提出要依託現有資源,推動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校美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一批美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成果。無論是美育實踐基地建設,還是美育教學改革成果,重點都聚焦在美育的滲透與融合上。比如説:如何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如何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如何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如何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如何充分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美育優勢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下一步要重點關注、研究和實踐的問題。總之,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我們必須具有開放的視野和情懷,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學校的各個學科、學校的各科教師,都要有一份美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9.問:《意見》在解決美育師資短缺的問題上有哪些實招?

  答:長期以來,美育師資短缺、整體素質亟待提升一直是制約學校美育發展的瓶頸。為此,《意見》從“配齊、提質、整合”三個方面提出了若干項改革舉措,為各地解決美育師資問題提供了可資選擇的路徑:一是“配齊”,強調各地要採取有力措施配齊美育教師,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時間表、採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學美育教師緊缺的問題,重點補充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鎮(鄉)中小學校的美育教師。二是“提質”,強調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美育師資整體素質。各地要建立協同培養美育教師的新機制,促進美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切實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師資的水平。三是“整合”,強調要整合各方資源充實美育教學力量。教育部門要聯合和依託各級文化部門和相關單位,積極探索組建美育教學聯盟、文藝工作者援教聯盟,依託聯盟搭建農村美育支教平臺。要求專業藝術院校要積極在中小學校建立對口支持的基地。

  10.問:如何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意見》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如前所述,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互動互聯,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是《意見》的一個創新點。《意見》提出,要以立德樹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加強對家庭美育的引導,規範社會藝術考級市場,強化社會文化環境的治理,宣傳正確的美育理念,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育人作用,轉變藝術學習的技術化和功利化傾向,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美育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教育與宣傳、文化、文藝團體等部門的長效合作機制,建立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部門間協調機制。

  11.問:《意見》對於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地方政府推進本地學校美育發展的責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美育工作機制。二是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堅持依法治教,研究完善學校美育工作有關規章制度,為推進學校美育的改革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強調地方政府要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滿足美育發展的基本需求。各地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美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場館建設,將更多的文化建設項目布點在學校,促進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互動互聯,推動校內外資源設施共建共享。中央財政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儘快補齊學校美育的“短板”。四是探索建立學校美育評價制度。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中小學校美育工作自評和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五是建立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制度。在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每三年組織一次學校美育質量監測。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工作。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