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新格局推動中國經濟穩定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30 16:2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徐博、董峻)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就業這一民生之本的問題上,我國已提前完成任務:“十二五”就業發展目標為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2011年至2014年,我國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119萬人。

黨中央、國務院在“十二五”期間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大力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就業局勢保持基本穩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説,做好就業工作有許多有利條件:第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將其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確立了就業優先戰略,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第二,我國經濟仍處在較快發展區間,這是解決好就業問題的根本前提和堅實基礎;第三,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為穩定就業、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十二五”期間,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例如,針對農民工開展的“春風行動”、針對大學生實施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大學生就業見習計劃”、針對就業困難人員舉辦的“就業援助月”等,這些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至201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分別達到1221萬人、1266萬人、1310萬人、1322萬人。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完成我國就業發展目標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穩定發展,成為“十二五”就業中的突出亮點。

“雙創”熱潮正在我國大地蓬勃興起,參與創業創新的,不僅有大學生、農民工、留學歸國人員,也有很多科研人員和企業的技術、管理骨幹,成為我國發展的強大動力。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創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如今,創業、創新已成為了很多地方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湖北省孝感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孝感市回歸辦專職副主任陸雪宗介紹,2004年至2014年,該市累計有24萬個外出創業人員回歸,創辦投資10萬元以上的企業和實體1.5萬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回歸企業或項目2485個,合同金額2491.1億元,帶動就業人數18.8萬人,貢獻稅收15.2億元。

更為可喜的是,創業創新不但助推了城市中的就業,在鄉鎮更是提高了農民收入、帶動周邊致富。此外,創業創新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新創辦的企業多數在城鎮周邊,帶動了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向小城鎮集聚,而企業的發展、人員的集聚又加快了周邊住宿、餐飲等産業的發展,小城鎮人口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18萬人,總體保持穩定;從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關係來看,人社部對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二季度市場求人倍率是1.06,招聘崗位數大於求職數。

周天勇等專家認為,只要堅持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工作仍然前景光明。

也有專家同時指出,在歐美和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中等收入人群的主體是技工,也就是“高級藍領”。因此,要保持就業總體向好,“十三五”期間我國必須加快發展高端製造業。

此外,我國業已出臺大量的就業扶植政策,歐美有的我國都學了,歐美沒有的我國也在出,但落地情況參差不齊,影響了這些政策的效果。在“十三五”期間,相關部門應督查、檢查這些政策的貫徹情況,並對已出臺政策進行評估和完善,並切實貫徹執行。如此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十三五”期間的就業仍然可以達到預期目標。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