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裏都有個名字叫國慶
——全國各地群眾歡度共和國66歲華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1 21:0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每個人心裏都有個名字叫國慶”,這是歡度國慶佳節時共和國每個兒女發自內心的強烈感受。今天是共和國66歲華誕,在剛剛舉行過“9·3”盛大閱兵典禮的天安門廣場,在遙遠的邊疆,在祖國每一寸凝結著先烈鮮血和建設者心血汗水的土地上,各地群眾以不同方式為共和國母親慶生,期盼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撫今追昔,衛國老兵感懷祖國強大

    國慶節當天,首都北京晴空萬里,秋風送爽。60歲的西安居民李丹和老伴帶著9歲的孫子,老兩口當年參加過毛主席紀念堂的修繕,今天專程趕到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

    轉業軍人出身的老李,為“9·3”閱兵典禮中體現的大國軍威倍感自豪。“看到空中護旗方隊拼出‘70’的紀念字樣,太壯觀了。”這時,9歲的小孫子突然插話説:“我長大了也要接爺爺奶奶的班,保家衛國!”

    87歲高齡的北京軍區原司令員王成斌,至今仍保留著在國慶節當天佩戴軍功章的習慣。隱隱律動的光芒,靜靜訴説著老將軍戎馬倥傯的歲月。

    約一個月前,王老出席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部隊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令這位1944年參加革命的老八路深感欣慰。“只要擁有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就能幫助我們走向最後的勝利。”王成斌説。

    家住南京烏衣巷的抗戰老兵馮宗堯早晨在夫子廟白鷺洲公園打太極拳。這位92歲的老人腰板直挺,“保家衛國、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不減當年。

    馮宗堯1937年就跟著家人一起逃難,不甘心受日寇欺侮的馮老中學未畢業就投筆從戎。他抱著‘報家仇國恨、誓為國捐軀’的信念,在緬北與日軍進行了殊死的戰鬥。

    “現在和老伴一個月退休金上萬元,還有醫保。我們身體好,都用不完。沒有共産黨,哪有今天的好生活呀?”馮老説。

    10月1日清晨6時50分,伴隨海面上躍起的一輪紅日,在三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永興廣場,三沙黨政幹部、軍警民合唱國歌,目送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旋律中冉冉升起。

    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説,偉大祖國賦予我們守衛、耕耘、開拓藍色國土的神聖使命,我們肩負責任,無怨無悔,永遠向前。

    回眸發展 各界骨幹更添強國壯志

    儘管陰雨綿綿,上海世博園區國慶日依然迎來大客流。從新疆塔城千里迢迢來這裡參觀的付新河和母親、妻兒一起在中華藝術宮前拍下了全家福合影。他説:“今天是國慶66週年,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我們感受著祖國的富強和新疆的發展,特別驕傲!”

    1974年10月1日出生的吳國慶,對國慶節有著特別的深情。“名字叫‘國慶’,讓我有一種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

    “15年間,我在上海安家買房,工資也翻了十倍,這些都得益於祖國的快速發展。”吳國慶説。

    上海金山嘴漁村是上海市沿海陸地保存最完整的漁村之一,今天迎來上萬名遊客。

    “如同近幾年中國經濟進入減速換擋的新常態一樣,金山嘴村也在步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漁業村村委會主任陸宇峰説,通過老街改造,當地大力發展旅遊,目前金山嘴已從漁業村轉型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72歲的漁民畫家楊火根深有感觸地説:“多虧搭上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順風車,漁民們積極轉業投身旅遊,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

    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秦世俊是中航工業哈飛集團的員工,10餘年來癡迷于發明、創新的他在廠子裏“小改小革”數百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488萬元,中航工業哈飛集團專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

    秦世俊説,科技創新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離不開科技工作者,也離不開長期紮根生産一線的普通工人。新時代的産業工人要為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發揮聰明才智。

    正值國慶,在福建自貿區福州馬尾片區的進口食品檢驗檢疫查驗場內,各類來自全世界的食品貨物層層疊疊堆放滿了倉庫。雖是假期,運輸車輛仍不時穿梭調運著各式貨箱,值班人員正加班進行著查驗工作。

    “趕上國慶食品銷售旺季,不少企業都集中備貨,我們根據企業預約進行節日查檢,安排人員輪崗加班,儘快完成貨物通關檢查。”福州國檢局福州保稅區辦事處檢疫查驗科副科長董健説。

    新疆和田市玉龍喀什鎮永巴扎村維吾爾族農民阿卜力孜·麥提玉素普説,在國慶日當天剛剛參加了新中國成立66週年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併發言。

    在黨和政府的大力幫扶下,貧困的家鄉發展起了紡織業,他自己也興辦了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現在企業産值達2000萬元。在工作中他與很多漢族、回族同事友情深厚,他説,“三股勢力”是各民族共同的敵人。我們新疆各民族兄弟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致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新疆。

    反觀進步 民族同胞倍覺家國溫暖

    1日一大早,西藏山南錯那縣勒布新村“薩瑪酒歌”傳承人次仁群宗換上華服,面對群山亮開了“金嗓子”。年近五旬的她在國慶節當天,為進藏遊客獻上酒歌這一古老的藏文化精粹。

    “安徽的援藏幹部幫我打開了思路,我這嗓子才沒白費。”次仁群宗説,每當遊客來村裏旅遊,援藏幹部就組織他們來欣賞薩瑪酒歌,“很多傳承人和我一樣,如今吃上了旅遊飯,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

    1日上午,“國歌之父”田漢的故里湖南長沙縣果園鎮,數百位村民聚集在雙河村村民廣場前,舉行“升國旗、唱國歌、樹新風、搬新家”活動。

    喬遷新居的雙河村48歲村民黃建國和祖國同一天生日,他每年通過土地流轉、門面出租和在本地打工,一家人年收入有10多萬元,“鄉下人過上了讓城裏人都羨慕的新生活。”他説。

    10月1日一清早,全國道德模範廖月娥和老人們把敬老院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她説:“今天是共和國母親的生日,我們要以最好的面貌來迎接這一天。”

    1983年至今,廖月娥先後將4名孤殘鄉鄰接到家中贍養,為此被授予全國孝老愛親模範稱號。2014年11月,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把當地一個荒廢的敬老院修葺一新。滿懷著感激之情。國慶節這天,廖大姐和老人們將院子裝點得煥然一新。

    1日下午,在重慶渝北區印盒村老村支書周德文正忙著殺土雞、燒河魚,迎接20多位重慶主城的遊客。

    30年前,這個背靠大山、一千多人口的村莊不通水電,沒有公路。如今的印盒村公路通了,還接上了寬帶網絡。(記者 梁天韻、劉雪、孫青、白林、孫彬、陽建、白田田、劉良恒、許萬虎、王軍、周正平、周文衝、黃鵬飛、強勇等)

責任編輯: 馬娟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