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傳遞出發展的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5 21:5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不平凡的2015年已進入第四季度。今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明年和“十三五”時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重要而迫切。 

信心凝聚力量,實幹鑄就輝煌。

日前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區、市)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再一次印證了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基本面。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進程中,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正在成為廣泛共識。

發展態勢穩中有進 結構調整亮點紛呈

近期發佈的部分9月份經濟指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仍然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勢頭——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在連續下降4個月後再次小幅回升;

出口降幅在三季度逐月收窄,7月、8月、9月降幅分別為9.5%、6.1%和1.1%;

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平穩的態勢沒有改變,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説。

發展信心不是無源之水,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的堅實支撐。

“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來自國民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來自經濟增長的成長性,來自於經濟結構持續改善,也來自對各种經濟風險強有力的防範能力。”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説。

看大勢、看長遠、看潛力,才能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不為一時起伏所擾,不為數據波動所惑,咬定發展不放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信心是“催化劑”,憂患意識則是“清醒劑”。正如這次座談會所指出的,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風險挑戰增多,穩增長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

向外看,世界經濟仍在調整分化,復蘇動力不足,主要經濟體需求萎縮,深度融入世界市場的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

向內看,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市場需求總體依然不振,工業領域價格和企業效益低迷,新舊增長動力接替尚需時日,結構調整陣痛仍會持續。

趙振華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進的道路上無不充滿著矛盾和風險。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不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矛盾和問題,而在於我們敢於正視問題,有能力和信心化解矛盾。”

鞏固經濟基本面 培育發展新動能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但經濟發展中呈現出諸多亮點: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跑贏GDP,持續穩定增長;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消費的拉動作用不斷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提高;就業比較充分;高技術産業增長強勁,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這無不説明,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傑表示,中國經濟能夠保持穩中向好,得益於新一屆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以簡政放權為特點的改革措施,釋放了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激發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周清傑説:“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制度約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唯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培育優化創業創新的主體和環境,才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的‘動力源’。”

當前,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培育並不斷破繭而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並不斷蓄積力量,經濟增長越來越依靠創新驅動,越來越倚重市場內生動力,這是我國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一場深刻革命。

這次座談會提出,下一步要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精準實施定向調控、相機調控,加強逆週期調節,管控好潛在風險,鞏固經濟基本面,培育發展新動能。

——深化結構性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相結合,必將促進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業智慧改造升級。

——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並進。水利、中西部鐵路、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重大項目建設的推進,促進産城融合,多措並舉推動消費升級,將進一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自貿區正在成為我國探索適應深化開放要求的體制機制新平臺,在因應國際形勢變化中趨利避害,在合作共贏中拓展發展空間。

回顧世界經濟發展史,新舊動能轉換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進程。保持戰略定力,有效對衝下行壓力,我們必將能走過“成長的煩惱”,讓經濟穩步邁向中高端。

調動兩個積極性 同心協力謀發展

為更好地對接“中國製造2025”戰略佈局,日前上海市政府宣佈在臨港地區建設國際智慧製造中心,以50億元智慧製造産業引導基金、保費補貼、提供人才優先落戶等配套政策,推動智慧製造産業在當地集聚。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迫切需要調動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積極性,像上海這樣積極承接國家戰略的地方政策,有助於營造實幹氛圍。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表示,中央在戰略上做好頂層設計,給地方留有改革試驗的空間,地方結合當地情況差異化執行,不搞一刀切,這更有利於地方敢闖、敢試。

只有加大對地方支持力度,完善體制機制,營造各地競相發展的環境,才能讓各地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形成你追我趕、奮發有為的發展態勢。

這次座談會提出,給地方以更大的決策自主權、資金統籌權和改革先行先試權,讓想幹事、能幹事的地方獲得更多支持。用合理的“容錯機制”和完善的激勵機制,使創業創新者的活力不斷涌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舉例説,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落實不是很好,個別官員對PPP運作模式的複雜性不了解,沒有組織好社會資源參與。“背後深層原因是地方政府發揮的作用不夠,需要迫切解決‘中梗阻’和‘懶政怠政’問題,這樣才能把已經出臺的措施儘快落實落地。”

解決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要加大問責力度,讓“太平官”混不下去。近日,國務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問責結果公佈,24個省區市依法依規對249人進行問責,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而此前8月底,在第一批問題處置結果中,已有7個省對58名幹部問責。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發展勢頭,但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並不輕鬆,多數傳統行業轉型發展壓力較大。

張佔斌認為,不必為中國經濟運行過度擔心,“政府的工具箱裏還有不少穩增長的舉措,關鍵是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做改革發展的‘促進派’,面臨轉型升級困難時期,讓措施落地,為明年打好基礎。”

形勢越是複雜,越需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隨著中央一系列調控措施的落實,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層推進,穩當前、謀長遠都有了堅定基礎,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和明年工作的開局,也就有了堅強保障。(新華社記者 車玉明、趙超、高敬、吳雨)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