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的民生溫度:熱騰騰的營養餐給山區學生帶來健康體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8 17:5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寧10月18日電(記者張鶯、李春惠、袁汝婷)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間,對於廣西、貴州、湖南等部分貧困山區小學而言,最暖心的事情莫過於學生在校吃上香噴噴、熱騰騰的營養餐。

    2011年3月,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部分農村小學寄宿生,每天只吃黃豆蒸飯的現象被媒體披露。記者當時在都安三隻羊鄉三隻羊小學採訪時看到,學生們吃得非常差,大部分為黃豆蒸米飯,偶爾看到幾個飯盒裏放了幾片臘肉。

    這樣的現象在廣西、貴州等一些貧困農村學校並不鮮見。由於營養跟不上,當地小學生普遍個頭矮小,有些學生在晨跑時還會暈倒。

    "那時到了上午第三節課,孩子們就頂不住了,上午的體育課沒法上,給球他們都不打。"都安一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

    當時三隻羊小學校長蒙文武説,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除了貧困外,還包括"兩免一補"中的"一補"資金到不了學生"口中"。那時學校寄宿生每人每天可得到由中央、自治區兩級政府提供的3元伙食費補助,以前學校按照規定將這筆錢交由家長處理,卻往往被補貼家用,無法補到學生肚子裏。

    2011年5月以來,學校徵得家長同意,代為管理這筆費用,訂購豬肉、青菜、雞蛋等,聘請工人為學生提供一日三餐。當年9月,記者再次來到三隻羊小學時,孩子們已告別了黃豆蒸飯,吃上炒白菜、炒雞蛋……

    與此同時,全國層面的學生營養干預計劃也陸續出臺。201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給覆蓋範圍內的農村在校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伙食補貼,2014年11月這一標準提高到4元。加之農村寄宿生原來就有的"一補"資金,孩子們在校就餐有了經濟保障。

    目前廣西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共計有63個縣,惠及學校8795所,學生近160萬人,當地的"食堂供餐"覆蓋率達到近九成。

    2012年3月,貴州省正式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了全省87個縣(市、區)1.31萬所農村學校,380萬農村中小學生在校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餐。

    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以來,貴州形成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農村學生營養餐體系,農村學生由一日兩餐變為三餐,學生在校能天天吃到肉,精神狀態良好,營養不良的問題得到緩解,體質健康有了明顯改善。

    記者今年6月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空殼樹中學了解到,學生做完課間操後可以領到一份牛奶。"在學校吃得很好,每天都有肉和牛奶。"初二學生陳峻鎖告訴記者。

    "每天都有1個葷菜、1個素菜和1個湯菜。"校長朱有雲説,"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後,學生們的伙食有了改善,這也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

    十二五的這五年來,多了一個雞蛋,多了一盒牛奶,多了一碗熱騰騰的飯菜,農村孩子們的學校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就廣西而言,這五年來農村中小學對農民的吸引力大幅提升,輟學率降低,外出打工的家長對留守在家的孩子多了一份放心。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計安排資金1443億元,全國超過1/3的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210萬名農村學生,貧困地區各年齡段學生的平均身高、體重、平均成績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