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經濟協會會長:中國的發展對韓國不是威脅而是機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2 09:47 來源: 國際在線
【字體: 打印本頁

韓中經濟協會會長具天書

中韓兩國緊密相連,隨著中國總理李克強的訪韓,韓國更加關注中國經濟和兩國經貿合作。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談的舉行無疑又給兩國經濟合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對兩國經濟的未來,韓中經濟協會會長具天書認為,中國的發展對韓國不是威脅而是機會。 

  具天書説,由於中日之間的釣魚島紛爭和韓日間慰安婦等歷史問題的矛盾等原因,韓中日首腦會談時隔三年5個月重啟,三國首腦能夠坐在一起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比起相互對立的問題或引起紛爭的政治議題,會議更注重以“求同存異”的立場審視三國合作的必要性,在經濟、文化、環境等各領域討論擴大三國合作的方案。

具天書表示,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性趨勢,特別是對於韓中日三國這樣交易量大而且相互依存度高的區域來説更是必需的。而TPP和RCEP在東北亞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對立,對此需要三國之間協調利害關係。有可能在三國經貿部長會議上討論三國間搞活交易投資、多方合作體內的共助等經貿合作方案以及全面的經濟議題,但短期內難以取得成果。

具天書説,李克強總理強調的創業和創客作為新的增長動力備受矚目。而且中國政府強調“互聯網+”,開啟IT領域的無限可能性,也助推著創業熱。過去以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增長動力失去威力,而智慧手機、O2O企業等創新企業展露頭角。聽説去年中國政府設立了400億元規模的創業基金,正大力扶持創業,去年在中國出現了近300萬馬雲的接班人。最近,韓國經濟面臨著增長停滯和就業難的問題。樸槿惠總統為了打開這一局面,在過去一年間掀起“創造經濟”的旗幟,在全國17個地區設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17家大企業也參與進來,今年在創業培育,投資等領域增長五倍以上。創造經濟革新中心培育出的企業從去年1月份的45家擴大為8月末的333家,創業指導和諮詢案例也增加了六倍以上。當然,也有一些輿論對於政府和大企業主導的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持否定態度,但是融合地區的能量並連接到創業是有積極效果的。但是,雖然創業支援基礎設施正在得到改善,而依然缺乏企業家精神是需要解決的課題。

談到創意産業對中韓兩國經濟産生的影響,具天書説,從傳統意義上講,經濟的三要素是土地、勞動和資本。但現在還要加上“創新”。在中國創業的主力軍大部分是20、30來歲的年輕人。他們看著被稱為中國三大IT公司“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的成功故事成長,也懷揣同樣的夢想。去年新註冊的公司就達到365萬,平均一天出現一萬個新的公司。這就是全世界風投企業關注中國市場的原因。我確信中國的風險投資和創業成功,它們將對中國經濟産生積極影響。有新鮮點子的年輕人將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希望打造出兩國年輕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流的平臺。  

而對於韓國眾多産業正在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這一現狀,具天書表示,其實韓國的傳統優勢産業大部分在沒有技術和經驗的情況下起步,經過不太長的時間就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其成功的因素有大膽的規劃、迅速的投資、重視技術、核心人才、危機意識、推進速度等。但是最近逐漸消失“核心人才”或“危機意識”。相反,中國憑靠政府井井有條的推進力和強大的人才群體,與韓國展開競爭。在手機、鋼鐵、造船領域已經實力相當。他指出,預計將來創意産業也是如此,競爭也是不可避免,要改變把競爭看作威脅的觀點。競爭使企業更強大,需要的是領軍人物以長遠的眼光積極應對變化。政府的作用也是重要的部分,政府負責資金支援等提供資源的角色。在美國,計算機行業掀起的創新熱大部分是獲得美軍預算支持的,但政府不應該扮演提供資金以外更高層次的角色,創意點子的好壞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而不是政府,政府過度保護企業會阻礙創新。中韓已經打造了經濟合作框架的韓中FTA,因此雙方要拋開所謂的“威脅論”,把“威脅”換成共同發展的機會。(記者 安光浩)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