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介紹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和《關於做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馮飛]昨天在這裡,苗部長系統地闡述了工業運行的總態勢。他用三句話表述:緩中趨穩,穩中有進,進中有難。工業情況總體上來講,處在工業調整和動力轉換過程中。一方面,我們看到調結構、轉方式有些亮點,比如説高技術製造業增速比工業平均增速快4個多百分點。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經濟下行的壓力。壓力主要表現在工業生産增速的持續回落、效益狀況的明顯下滑。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效益同比下降1.7%,從困難企業情況來看,過去原材料工業比較困難,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這些行業佔到工業增加值的三成多,還是持續疲弱。今年又出現了佔工業兩成多的裝備製造業增速明顯下滑,裝備製造業增速在5.1%左右。從地區情況來看,有些産業結構比較重、轉型慢的地區,工業增速和利潤大幅度下滑。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下降幅度比較大,有些企業還出現了生産經營困難。工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是多重因素和多種原因交織形成和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的原因還是有效需求不足,當然也有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投資、出口下滑是工業面臨的最大壓力。我們做了測算,投資影響的工業增速大約在六成左右,出口影響的工業增速大致在三成五。再一個原因,是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産能過剩導致的工業企業效益下滑。工業産品價格PPI持續地下降,影響了一些行業的收入和效益,加劇了企業經營的困難。還有企業的負擔偏重等問題,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總體上來看,工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同時市場的倒逼機制已經形成。所謂倒逼機制,就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再加大一些工作力度,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我想這個時機是比較好的。採取進一步的有力措施,能夠使得工業整體上保持有效益、有質量、健康地發展。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