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陳新洲、孔祥鑫)猴年春節,星星又“回到”了北京的夜空。 面對市民百姓對於更多藍天的期盼,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防治大氣污染,治理PM2.5已經成為北京兩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用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的話來説:“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大氣污染,藍天正在不斷增多。” “壯士斷腕”力度前所未有 “藍天難現”“繁星無影”……大氣污染嚴重成為北京市“大城市病”重要的病症之一,持續的重度霧霾也嚴重困擾著市民百姓的正常生活。 “2014年和2015年兩年,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于建華説,“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我們制訂實施了年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在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産業、依法治理、強化管理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4年以來,北京先後發佈實施了《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及《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兩個目錄是對北京經濟發展做“減法”。在北京市許多基層幹部看來,這一類似“壯士斷腕”的舉措和魄力在以往不可思議。 兩個目錄直接導致北京退出污染企業718家。在石化、汽車製造、傢具等行業實施企業環保技改工程,減排揮發性有機物3.1萬噸。 兩年來,東北燃氣熱電中心、西北燃氣熱電中心相繼建成投運;京能、國華、高井燃煤電廠相繼關停……北京市在壓減燃煤方面實效顯著。如今,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全市燃煤總量壓減到1200萬噸以內。 “北京對於空氣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環保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嚴。”北京傢具協會會長何法澗介紹,傢具行業是北京禁止和限制新增的主要行業之一,企業的生存發展遇到了暫時的困境,不少企業開始尋求轉型升級之道。但為配合北京市治理霧霾的重大戰略,各個行業和企業都在積極配合。 “鐵腕”治霾查處毫不手軟 于建華介紹,2015年北京再次修訂併發布實施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特別是將停限産企業數量增至2000余家,在橙色及以上預警級別增加了全市重型車輛禁行的規定等。2015年北京兩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有效緩解了空氣重污染時污染物積累。 2014年關停34家無行政許可攪拌站;2015年關停33家無行政許可攪拌站;五環路內的混凝土攪拌站基本關停……如今,揚塵控製作為企業市場準入條件。數據顯示,2015年,在北京共33家施工單位因此暫停在京投標。 “自從實施《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來,北京市密集開展了‘零點行動’‘大氣執法周’‘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大檢查’等專項行動。”于建華表示,對於違法違規行為,北京鐵腕執法,絕不姑息。 兩年來,北京市環保系統處罰大氣類環境違法行為3431起、罰款7792.15萬元;處罰排放超標車輛2.24萬輛(次),罰款1020.83萬元。特別是曝光了“大氣條例第一案”“大氣條例最高罰單”等典型案例,起到了震懾一批、影響一片的作用。 “鐵腕”治霾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北京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濃度比2013年平均下降49.1%、10.7%、6.1%、9.9%。百姓最關心的PM2.5兩年間下降了一成多。 大氣治理帶動京津冀協同 以大氣治理為突破口,北京市的霧霾行動也推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全力推進聯防聯控,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三地空氣中PM2.5、PM10、SO2和NO2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17.5%、16.8%、27.1%和5.1%。空氣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 “京津冀三地的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力度加大。”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臣介紹,兩年來,1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51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10.3萬畝密雲水庫上遊稻改旱、張承地區水資源環境治理等一批生態合作項目全面完成。 2013年9月,北京市牽頭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目前成員單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中國氣象局等八個中央部委。 機制建立以來,先後推進出臺了保障京津冀區域天然氣穩定供應、成品油質量升級、機動車污染防治、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限期治理、散煤清潔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新能源車推廣應用等政策文件,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北京市近兩年舉辦的重大活動期間,七省區市每日會商,對可能發生的空氣重污染提前預警,為保障重大活動空氣質量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于建華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