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打響扶貧攻堅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02 20: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從陜西省留壩縣選派到當地青橋驛鎮獅子壩的“第一書記”楊甲(右)在全村最遠最高的貧困戶夏志雲家了解中華蜂過冬情況(2015年11月27日攝)。地處秦巴山深處的獅子壩是全縣最偏遠的貧困村。儘管全村山林植被繁茂,家家戶戶都有最傳統的養蜂技術,卻一直存在嚴重的滯銷問題。楊甲通過幫村民註冊網店並積極做宣傳推廣,逐漸讓土蜂蜜、天麻等特産找到了銷路。2015年留壩縣選派52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幫助村裏的弱勢群體拓展致富渠道,推動精準扶貧,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得益於黨和政府各項扶貧舉措,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從2012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5221萬人,年均減少1740萬人,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歲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佈。這份長達萬餘言的重要文件,對未來五年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吹響了脫貧攻堅“衝鋒號”。一份歷史答卷正在書寫——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從陜西省留壩縣選派到當地青橋驛鎮獅子壩的“第一書記”楊甲(右)在全村最遠最高的貧困戶夏志雲家了解中華蜂過冬情況(2015年11月27日攝)。地處秦巴山深處的獅子壩是全縣最偏遠的貧困村。儘管全村山林植被繁茂,家家戶戶都有最傳統的養蜂技術,卻一直存在嚴重的滯銷問題。楊甲通過幫村民註冊網店並積極做宣傳推廣,逐漸讓土蜂蜜、天麻等特産找到了銷路。2015年留壩縣選派52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幫助村裏的弱勢群體拓展致富渠道,推動精準扶貧,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得益於黨和政府各項扶貧舉措,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從2012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5221萬人,年均減少1740萬人,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歲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佈。這份長達萬餘言的重要文件,對未來五年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吹響了脫貧攻堅“衝鋒號”。一份歷史答卷正在書寫——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精準扶貧——打響扶貧攻堅戰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五里坪村,當地農戶在一個屬於精準扶貧項目的養雞場內分揀雞蛋(2015年11月15日攝)。畢節市自2014年開始“私人訂制”式精準扶貧工作,根據當地貧困戶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扶貧方案,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精準扶貧——打響扶貧攻堅戰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五里坪村,當地農戶在一個屬於精準扶貧項目的養雞場內分揀雞蛋(2015年11月15日攝)。畢節市自2014年開始“私人訂制”式精準扶貧工作,根據當地貧困戶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扶貧方案,扶貧變“輸血”為“造血”。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在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拐比村,一名小姑娘在盪鞦千(2016年1月17日攝)。這是烏當區編委辦對口幫扶幹部近期協調爭取地方財政項目資金購買並安裝的健身設施。貴州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拐比村有384戶農戶,其中85戶農家年人均收入不到4300元,屬於低收入家庭。烏當區編委辦、水利局、市政設施辦等單位通過協調爭取地方財政的項目資金、發動企業捐款和利用結余辦公經費等方式,修通了全村5公里的硬化路並種植3.5公里的行道樹,安裝100多盞路燈,建起群眾廣場,種植了近5000畝白茶,並紮實結對子幫扶,讓當地農民切實感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實惠。

在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拐比村,一名小姑娘在盪鞦千(2016年1月17日攝)。這是烏當區編委辦對口幫扶幹部近期協調爭取地方財政項目資金購買並安裝的健身設施。貴州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拐比村有384戶農戶,其中85戶農家年人均收入不到4300元,屬於低收入家庭。烏當區編委辦、水利局、市政設施辦等單位通過協調爭取地方財政的項目資金、發動企業捐款和利用結余辦公經費等方式,修通了全村5公里的硬化路並種植3.5公里的行道樹,安裝100多盞路燈,建起群眾廣場,種植了近5000畝白茶,並紮實結對子幫扶,讓當地農民切實感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實惠。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城關鎮鳳凰谷村首次“村民分紅擴股”大會上,一名村民代表上臺領取股東年度分紅(2015年12月25日攝)。入股村民分別拿到三千至五萬元不等的年度分紅和精準扶貧獎勵。據了解,2014年以來,貧困村鳳凰谷村在隴南市“雙聯”扶貧單位幫助下,啟動了一項“股份制”脫貧試驗。利用當地鄉村特色旅遊資源開辦鄉村旅遊度假公司,大力發展農家客棧、有機果蔬種植和鄉村體驗旅遊。村集體和13戶村民入股成為公司股東,“雙聯”單位和村集體還幫助19戶貧困戶墊資3000元參股,總融資35萬元的股份制公司在運營近一年後營業額突破100萬元,實現利潤46萬元,股東和參股貧困戶按照1:1的比例分紅。2015年鳳凰谷村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比四年前翻了兩番,實現了整村脫貧。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城關鎮鳳凰谷村首次“村民分紅擴股”大會上,一名村民代表上臺領取股東年度分紅(2015年12月25日攝)。入股村民分別拿到三千至五萬元不等的年度分紅和精準扶貧獎勵。據了解,2014年以來,貧困村鳳凰谷村在隴南市“雙聯”扶貧單位幫助下,啟動了一項“股份制”脫貧試驗。利用當地鄉村特色旅遊資源開辦鄉村旅遊度假公司,大力發展農家客棧、有機果蔬種植和鄉村體驗旅遊。村集體和13戶村民入股成為公司股東,“雙聯”單位和村集體還幫助19戶貧困戶墊資3000元參股,總融資35萬元的股份制公司在運營近一年後營業額突破100萬元,實現利潤46萬元,股東和參股貧困戶按照1:1的比例分紅。2015年鳳凰谷村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比四年前翻了兩番,實現了整村脫貧。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在重慶市黔江區太極鄉石槽村,村民徐超廷(左二)一家在新居吃農曆除夕團圓飯(2015年2月7日攝)。徐超廷左手殘疾,妻子多病,一家人靠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維持生活。2014年,他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後,政府對他家進行産業扶持,幫助其建起4畝獼猴桃園,並給予技術培訓,使其成為了獼猴桃種植能手,實現了家庭增收。2015年2月,政府又對他家實施生態扶貧搬遷,幫助他修建了一棟兩層的小洋樓。同年底,徐超廷一家實現脫貧。

在重慶市黔江區太極鄉石槽村,村民徐超廷(左二)一家在新居吃農曆除夕團圓飯(2015年2月7日攝)。徐超廷左手殘疾,妻子多病,一家人靠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維持生活。2014年,他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後,政府對他家進行産業扶持,幫助其建起4畝獼猴桃園,並給予技術培訓,使其成為了獼猴桃種植能手,實現了家庭增收。2015年2月,政府又對他家實施生態扶貧搬遷,幫助他修建了一棟兩層的小洋樓。同年底,徐超廷一家實現脫貧。新華社發(楊敏 攝)

這是2016年1月17日航拍的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鎮晚舊村一芒果山上的引灌蓄水池施工現場。芒果之鄉廣西百色市右江區近年普遍氣候乾旱,又因缺乏灌溉設施,芒果坐果率低,影響果品産量和質量,遇到嚴重乾旱的年份基本無收,導致果農返貧。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投入3000多萬元在山區芒果種植生産基地修建引調提水工程、芒果節水灌溉工程、抗旱備用井等多個“山頂引灌”工程,推進“精準扶貧”,提高抗旱能力,確保果農旱年保收。

這是2016年1月17日航拍的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鎮晚舊村一芒果山上的引灌蓄水池施工現場。芒果之鄉廣西百色市右江區近年普遍氣候乾旱,又因缺乏灌溉設施,芒果坐果率低,影響果品産量和質量,遇到嚴重乾旱的年份基本無收,導致果農返貧。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投入3000多萬元在山區芒果種植生産基地修建引調提水工程、芒果節水灌溉工程、抗旱備用井等多個“山頂引灌”工程,推進“精準扶貧”,提高抗旱能力,確保果農旱年保收。新華社發(韋萬忠 攝)

甘肅省環縣合道鄉陳旗垣村農民王小燕在當地特色小吃製作經營培訓班上為實踐課做準備(2015年9月10日攝)。2015年4月以來,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積極拓寬精準扶貧路徑,依託“環縣羊羔肉”等當地品牌美食,舉辦了多期環縣特色小吃製作經營培訓班,通過減免學費等形式,支持有需要的農民學習當地特色小吃製作方法,提升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在政府貼息貸款和創業補貼的支持下,完成培訓的學員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多家環縣特色小吃或羊羔肉店。

甘肅省環縣合道鄉陳旗垣村農民王小燕在當地特色小吃製作經營培訓班上為實踐課做準備(2015年9月10日攝)。2015年4月以來,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積極拓寬精準扶貧路徑,依託“環縣羊羔肉”等當地品牌美食,舉辦了多期環縣特色小吃製作經營培訓班,通過減免學費等形式,支持有需要的農民學習當地特色小吃製作方法,提升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在政府貼息貸款和創業補貼的支持下,完成培訓的學員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多家環縣特色小吃或羊羔肉店。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治安村其田屯養殖戶黃桂鳳在給雞喂食(2015年12月19日攝)。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鄉鎮,當地通過對貧困戶進行補貼、免費培訓,並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大力推進林下土雞養殖産業擴面升級,加快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步伐,2015年實現231戶貧困戶脫貧。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治安村其田屯養殖戶黃桂鳳在給雞喂食(2015年12月19日攝)。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鄉鎮,當地通過對貧困戶進行補貼、免費培訓,並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大力推進林下土雞養殖産業擴面升級,加快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步伐,2015年實現231戶貧困戶脫貧。新華社發(韋萬忠 攝)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