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湟中縣田家寨鎮陰坡村的村廣場上, “第一書記”向村民彙報近期的工作進展情況。從去年工作隊入駐陰坡村以來,下大力氣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道找準一條適合村情的致富路子。記者 冶曉剛 攝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省幹部群眾同心所向,追逐夢想。 怎樣才能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呢?作為地跨六盤山和四省藏區兩個集中連片特貧地區的省份,去年以來,青海省積極創新扶貧工作方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將扶貧資源精確集中到貧困戶。 368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産業發展項目,全面完成1942個“十二五”規劃貧困村的整村推進任務;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10個,搬遷安置13853戶、59501人;培訓貧困勞力1.5萬名、致富帶頭人1024名、資助“兩後生”、貧困大學生9333名;在8個縣建設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150兆瓦,帶動8333戶貧困戶增收…… 更多扶貧資源進村入戶,更多“扶貧活水”澆窮根,精準滴灌。 之前的扶貧,瞄準對象不夠精準,針對性不夠強,一定程度上存在“漫灌”,比較粗放低效。“精準滴灌”,就是為了提質增效。黨的十八大以後,特別是去年以來,青海省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征程。 減貧任務全面完成———全年減少貧困人口20.1萬人。至此,“十二五”期間減貧100萬人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標誌著“十二五”扶貧開發工作圓滿收官。 資金投入大幅增長———全年落實各類扶貧資金55億元,較上年增長71%,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 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貧困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464元預計增加到2015年的6861元,年均增長14.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十三五’扶貧開發的基本方略,去年以來,青海省結合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脫四個方面的問題,著力打牢精準扶貧基礎,硬化精準扶貧舉措。”青海省扶貧局局長馬豐勝説。 找準“靶子”建檔立卡,做細精準識別,打牢脫貧攻堅基礎。 去年,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投入大量精力,通過“五看法”,按照貧困村識別認定程序標準,深化精準識別機制,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 對全省1622個貧困村進行了再核準,列出重點貧困村970個、一般貧困村652個;按照“兩線合一”要求,識別出貧困對象16萬戶52萬人,全面核準摸清了致貧因素。 至此,青海省扶貧開發步入“大數據時代”。 找準貧困戶後,幹部駐村幫扶及時跟進,架設起精準扶貧的“管道”。 去年10月份,省、州、縣三級單位按照選派“能人”、“強人”、“實幹人”的要求,共計選派“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幹部7865名全部到位駐村。 目前,全省基本上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幹部幫助貧困村找準脫貧致富路子,結對幫扶貧困戶,落實各項重點扶貧工作。 早春和煦的陽光照在金玉萍許久未曾露出笑容的臉龐上。幾年前,家住海晏縣金灘鄉金灘村的金玉萍因身患重病,家裏欠下一筆外債,僅僅依靠丈夫打工、放牧來維持生計。 “駐村幹部來到村裏,了解到家庭情況後,立即和省醫院聯絡,年前做了手術,現在身體已經慢慢康復了。”金玉萍滿臉激動,握著“第一書記”張文軍的手錶達著感謝。 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梯子”。 “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分類施策。這就要逐村逐戶逐人把脈問診,找準‘貧根’,弄清短板,分別制定針對性幫扶方案,做到措施具體,指向精準。” 為給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青海省認真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性文件,目前“1+17”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實施意見》已印發,“八個一批”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九個行業扶貧專項方案基本成熟。“1+17”政策體系呈現出綜合性特徵,政策範圍廣,含金量高,將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打出一整套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 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人還是那些人,只用了三年多時間,同德縣尕巴松多鎮松多村脫胎換骨、化繭成蝶。如今道路變寬、村莊變美、環境變優、村民變富、生活變好。一切的變化,就在於扶貧的精準上。 “這幾年,我們村裏靠著幾樣産業的帶動,村民的房子寬敞了,腰包鼓了,思想也有變化了。”見到記者,村黨支部書記楊桑傑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傢伙兒分享這幾年村裏的喜人變化。據介紹,近年來,松多村依託當地的特色優勢産業,借助專項扶貧款,一方面做強做大傳統的種植養殖産業,一方面求突破求創新,培育新的後續産業。 如今,依託著更好的優惠政策、更多的扶貧資金、更適宜的産業項目,一幅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畫卷正在青藏高原這片方興未艾的大地上徐徐展開…… 從“輸血”到“造血”、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青海省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篤定。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扶貧開發面對的是“硬骨頭”,打的是“攻堅戰”,全省上下將堅持定力、開足馬力、精準發力,加快貧困人口的增收能力,提升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實現小康。(記者 孫海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