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7 10:15 來源: 鳳凰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摘要:除了政經關係以及經濟運行的諸般規律之外,總理對中國經濟向好的信心,根本上來源於對於民眾創造精神的深刻認知和高度信賴。

簡約的坐席,爆棚的記者,坦誠的答問。與以往一樣,作為每年兩會的“壓軸大戲”,總理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仍然持續了兩會的熱度。

無他,值此中國經濟面臨止跌企穩的關鍵時刻,經濟下行與民生保障交織重疊,形勢之嚴峻,異乎尋常,中外媒體高度關注總理表態,並試圖從中獲得深度解讀的可能,完全可以理解。

對中國經濟的關注並非僅僅來自兩會。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隨著GDP增速下調,以及由此而來的經濟持續下行,公眾早已敏銳感覺到來自宏觀經濟層面的壓力。物價上漲,實體經濟開工不足,就業壓力驟增,農産品價格不振等等,已經開始影響全社會的日常消費意願。發生於今年兩會期間的黑龍江礦工討薪事件,更是為今年的經濟運行蒙上一層陰影。

在上午舉行的總理答記者問中,絕大多數議題聚焦經濟形勢與民生保障。而民生問題往往又是經濟發展在分配環節的衍生,經濟景氣指數牽涉民生冷暖,民眾對於“錢袋子”,以及收入預期的感知,又往往回饋到經濟大勢。兩相交織,必然愈纏愈緊,若不以絕大的勇氣快速破解,或將出現結構性困擾。一旦喪失信心,則提振經濟就會淪為一句空話。

這表明,當下的中國經濟正面臨著一個絕大的“坎兒”,過得去,則光風霽月;過不去,則愁雲慘澹。話題如此沉重,讓整個答問氣氛顯得十分凝重。

儘管如此,李克強總理依然以坦誠、開放的姿態面對中外媒體。既承認當前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指出希望與機遇所在,他説:“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中國經濟是困難和希望並存,如果從底盤和大勢來看,希望大於困難。”

那麼,李克強總理的“信心”從何而來?

首先,來自於堅持不懈的改革開放。李克強表示,“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這是因為,至少在過去及現在,中國的市場依然發育不足,市場並沒有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力量,還存在很大的潛力。

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仍習慣並依賴搞政府投資拉動的“強刺激”,用總理的話説就是“大水漫灌”,以求一針見效。特別是,這一投資慣性一旦與官員的GDP訴求合流,可能在短期內數字亮眼,但從長遠看,必將給地方發展帶來災變。

另一方面,政府伸得過長的手,也導致市場競爭關係的扭曲,總理坦言,“我們政府確實還管了一些不該管的、束縛生産力發展的事情。同時,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又沒有完全到位。”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簡政放權,堅持市場導向,相信一定會釋放民間的熱情與創造力。

其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使得經濟多了些韌性和耐受力。落後産能與新經濟的落差、城鄉之間的差距,工業與農業的不平衡,億萬農民在基本社會保障方面的欠賬等等,既是未來政府工作的著力點,也可視為提升民眾福祉、緩釋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減壓閥。危機不僅僅意味著“危”,更有諸多“機遇”、“機會”在裏面。

以目前各方矚目的“去産能”為例,地方政府不能僅僅看到由此産生的工廠閒置、工人失業現象,更要看到這種轉型過程中孕育“新經濟”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要確保國家用於轉崗安置的專項資金真正用到職工身上;要從市場上尋找出路,不能只是簡單的裁員了事;要切實改變政府的固化思維,切實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引起廣泛關注的黑龍江“龍煤事件”,儘管其間不乏上下信息溝通的阻滯問題,但卻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去産能”上的簡單粗暴。先是罔顧經濟規律,拼命擴張,人為打造超大企業;出現困難不及早綢繆,逐步轉型;最後則簡單停産、拖欠職工工資;尤其惡劣的是,各個環節都在欺瞞,這樣的“去産能”,不出問題才怪。

實際上,只要有人群聚集、有城市化,就會不斷衍生新的需求。李克強總理一再提及的“新經濟”,正是從這些看似傳統的經濟中分蘗出來。誠如總理所言,“新經濟”不僅指新興産業和業態,也包括工業製造當中的智慧製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産等,還涉及到一産當中像有利於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等等。

即便是看似“純支出”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也會因為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投入,而使得養老産業、醫療服務産業得到大幅躍升。進而言之,還會在消除民眾後顧之憂的基礎上,促進消費,提振經濟。

3月4日,李克強在政協經濟組表示,不要懼怕困難和挑戰,中國歷來就是在困難和挑戰中走向強大的。可以説,除了政經關係以及經濟運行的諸般規律之外,總理對中國經濟向好的信心,根本上來源於對於民眾創造精神的深刻認知和高度信賴。即如總理所言:“一個國家的繁榮進步,還是在於億萬民眾的參與,這也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者:胡印斌)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