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寫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啟幕之際

2016-04-26 2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4月26日電

新華社記者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26日發佈,在“十三五”開局之際吹響了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號角。

全面振興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鬆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通盤考慮,從戰略高度開啟了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大業。

新形勢:面臨“滾石上山”之難 打響“事關全局”之戰

中央啟動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有何重大意義?

當前,東北振興發展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亟須通過頂層設計,營造政策紅利。2013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新東北現象”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説,東北經濟如果不能走出谷底,企穩向上,將會産生傷筋動骨之痛。

《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像抓“三大戰略”一樣,持續用力,抓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

“將東北振興戰略提到‘三大戰略’同樣的高度,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東北的重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金鳳君説,這意味著國家將集合方方面面的力量,以政策組合拳的方式,幫助東北走出困境。

從2014年出臺《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到今年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黨和國家始終關注著東北的振興發展。

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不是一時一隅之策,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全局戰略,目標是為中國經濟增長鍛造新的發動機。

吉林財經大學校長宋冬林表示,當前我國支撐發展的條件在發生深刻變化,在邁向“雙中高”過程中,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增長動力、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東北無疑應做出更大的貢獻。”

東北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的1/7,人口有一億多,糧食産量佔全國1/5多,能源資源、産業基礎、科教人才力量雄厚,集聚著大量的骨幹企業。一重、一汽、長客、鞍鋼、沈鼓、沈飛、大連造船……對這些“國寶級”企業,人們耳熟能詳。

“從這個角度出發,抓東北就是抓基礎、抓關鍵、抓未來。”金鳳君表示,中央啟動新一輪東北振興,是要達到落一子活滿盤的效果。

從2003年發軔的振興東北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東北三省地區生産總值由2003年的1.27萬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5.8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不足2000美元已經超過8000美元,經濟總量上了一個大臺階。

當前的困難雖大,但並非不可逾越。站在新起點上的東北,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新理念:扭開全面振興的思想總閥門

《若干意見》強調,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不按照新發展理念幹,再使勁兒,就是使反勁兒,與全面振興的大目標南轅北轍。”遼寧省營口市委書記吳漢聖説,新發展理念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指揮棒。

——創新。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高國力認為,新常態下,東北靠要素驅動的老辦法不靈了,發展思路必須轉移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上來。

不僅是技術創新。吉林市委書記趙靜波説,創新還應該是制度、體制、管理創新。要改變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也需要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體制機制,真正激發各個領域創新的活力。

——協調。

一些基層幹部認為,過去10餘年,東北實現階段性高速增長,但也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如遼寧,瀋陽、大連與遼西北的差距很大,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長期存在;吉林和黑龍江存在著産業結構單一、工業經濟一柱擎天的問題。

梁啟東表示,東北只有堅持協調發展,才能避免重蹈畸重畸輕、顧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在遇到困難時才會“東邊不亮西邊亮”。新一輪東北振興要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綠色。

從連年退化的黑土地,到頻發的霧霾天氣,生態警鐘連連在東北敲響。遼寧省環保廳廳長朱京海表示,曾經東北引以為豪的自然生態環境,千萬不能成為“心頭之患”。新一輪振興發展,綠色理念尤須秉持。

《若干意見》提出,東北要“打造北方生態屏障和山青水綠的宜居家園”。吉林省通化市委書記金育輝説,東北要打好生態牌,揚青山綠水之長,避過度開發之短,實現持續發展。

——開放。

《若干意見》提出,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遼寧省商務廳廳長王力威説,東北需充分釋放自身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借力而行,順勢而為,以開放助推改革、促進發展。

——共享。

時至今日,東北仍有上百萬貧困人口。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才能達到全面振興的目標要求。

“共享經濟也是新一輪東北振興必修之課。”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鬱培麗説,東北一定要牢牢抓住“共享經濟”興起之勢,把握這個風口機遇。

新目標:15年建成“一帶五基地”

《若干意見》為東北謀劃了未來15年“兩步走”的發展藍圖,對東北設定了“一帶五基地”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産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一帶五基地”是在新常態下,中央賦予東北的新定位、新目標。“這五大基地,就像五個手指頭,攥在一起就是一個有力量的拳頭,就能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肖興志説。

裝備製造,是東北最突出的比較優勢。國家發改委振興司負責人表示,東北裝備製造業、原材料産業和國防科工産業在全國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部分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産品也具備與國際同行競爭的實力。

當歐美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如火如荼時,“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也破土而出。工業作為國家的脊梁與筋骨,已成為角逐的激烈戰場。

“新一輪振興,企業要靠創新做強!”瀋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説,這是國家強筋健骨的需要所在。

東北不僅油城、煤城林立,在新材料領域也有很大優勢。黑龍江石墨資源儲量國內居首,産量在國際上佔有相當份額。黑龍江省石墨協會會長韓玉鳳説,石墨烯的出現,將成為新科技革命的熱門材料,量産後有望成為萬億級的産業。

“綠色有機”正成為東北農業的金字招牌,將在供給側改革中贏得未來。

以黑龍江為例,目前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309萬畝,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去年全省綠色食品外銷額近1030億元,産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東北要成為全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帶,就要有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雄心大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秦裕琨説,東北科研院所林立,人才資源豐厚,一旦將這股“沉睡”的科技力量激活,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未來東北不可限量。

新路徑:篤行“四個著力” 闖出一片新天地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對新一輪東北振興提出了明確要求。

如何找到這條新路?如何走出一條新路?《若干意見》用“四個著力”進行了回答。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這是治本之策。

《若干意見》提出,要以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體制和新機制。

當前,東北經濟遇到的困難,根子在體制機制上面。不在體制機制上動刀,只在原地小修小補,再往前走就是“此路不通”。

一些國企負責人表示,要用好中央的政策紅利,集中力量敢於並堅持啃下幾根硬骨頭;對於看準的,要大膽試、大膽闖,等待觀望只能錯失良機。

——著力推進結構調整,這是關鍵之舉。

“堅持多策並舉,‘加減乘除’一起做,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若干意見》對結構調整進行了全面部署。

“東北的‘老’,很明顯一個就是結構性問題。‘原’字號、‘初’字號、低端化的産品結構不改變,就沒有出路。”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盧松説,東北要用好中央政策紅利,下決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化結構築牢發展後勁。

——著力鼓勵創新創業,這是決勝之要。

《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培育東北老工業基地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前不久,國家批准新設遼寧沈大等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涌現更多創新“尖兵”。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大連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孫蔭環認為,這有助於完善東北區域自主創新體系,解決創新資源碎片化、政策效應平均化、産業發展同質化等問題。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發展之基。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判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成功的重要標準。

《若干意見》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目標,還對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棚戶區、獨立工礦區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進行了部署。本鋼集團董事長張曉芳表示,中央下決心解決這些“老大難”,不僅將為國企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還將造福數以百萬計的職工。

越是困難,越要兜好民生的底線,將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這是東北各級黨委政府的民生承諾。目前,各省正在結合《若干意見》要求,全力確保民生鏈安全運轉,讓廣大群眾在新一輪振興中更有獲得感。

藍圖已經繪就,實幹方能圓夢。2016年的春天,註定將成為東北振興發展的新起點。此時的東北,萬物生長,蓄積的力量正在勃發,新一輪振興大幕已經拉開。(記者趙承、徐揚、汪偉、石慶偉、李建平、段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