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

2016-04-29 07:1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環境退化與經濟貧困惡化是許多國家貧困地區面臨的兩大困局,也是聯合國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極為關注的重要內容。能否將對這二者的治理結合起來,是科學家們一直思索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趙其國院士、滕應研究員提出,應以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實現減貧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

建設中國特色生態扶貧産業體系

我們提出的生態扶貧,是以科學發展觀和綠色發展為指導,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以“消除貧困,生態修復,保護環境,産業致富,改善民生,人地和諧”為生態扶貧的出發點,以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生態環境綜合防治為重點,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土-水-氣-生-人一體化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建立適合國情的融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的生態産業體系;通過全面實施生態扶貧戰略,穩固維繫中華民族繁榮與文明發展的資源環境根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障區域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安全和國民健康,促進小康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全面建設。

面對現階段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顯現或潛在的生態系統退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統籌貧困地區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土壤質量維護與農業持續發展,統籌生態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環境污染治理與人居環境健康保障,統籌服務扶貧攻堅的中央、地方政府和社會各方資源投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並行,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堅持精準扶貧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持分區分類生態扶貧;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組織領導,政産學企結合,增強社會合力,群眾增收創業,提高扶貧效益,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扶貧産業體系。

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到2020年,以消除經濟貧困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生態安全和人居健康為目標,以集中連片生態脆弱貧困區為重點區域,開展生態産業扶貧工程,集成並推廣面向各區域的生態環境修復技術體系;開發基於區域特色資源的生態産品,發展生態産業模式,推動産業轉型和民生改善,增加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根據區域生態承載力評估、生態紅線以及生態補償等手段,實施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安全調控和管理技術體系,提升政府決策與管理能力,明顯提高我國生態脆弱貧困區的扶貧效益。

五大重點戰略任務

結合考察情況,我們認為,目前實施生態扶貧需要重點完成五大戰略任務。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區的生態保護治理、保障與促進貧困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生態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為基本任務,以消除經濟貧困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完成生態扶貧戰略任務的兩大基點。

1.編制全國生態扶貧規劃與産業區劃

根據全國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區域特色資源情況,深入分析每個區域群眾主體致貧的主要矛盾,研究區域水土資源及生態産業發展的限制因子,開展適於區域特色的生態産業區劃,建立區域協調的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機制。針對生態脆弱區和經濟貧困區的村鎮環境狀況,構建基於風險管理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等産業技術體系和模式,並建立區域聯動的生態産業園示範區。

2.連片特困地區農産品産地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

農産品産地環境安全是保障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開展全面、系統、準確的連片特困地區産地環境質量以及污染源的動態普查,掌握主要産地環境(如糧食産區、蔬菜生産區、茶葉主産區、中藥材種植區、水果等特色産區)的突出環境問題,建立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環境質量數據信息系統,科學制定基於農産品安全的生態農業高值産業體系。加強連片特困地區農村環境保護,嚴格管理化肥、農藥、污泥和農業廢棄物的生態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保護土壤環境。開展農産品産地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挖掘鄉村生態農業旅遊資源,形成環保産業帶動作用。

3.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及示範

針對連片特困地區(如武陵山片區)大型金屬礦區及周邊土壤中多種重金屬污染十分突出的問題,研發污染土壤及尾礦庫的生物/物化生態穩定構建技術;研究酸性高濃度重金屬廢水循環生態處理技術,建立尾礦渣-水體生態修復工程化技術體系;研究尾礦渣生態綜合利用技術以及尾礦堆的穩定化技術;並選擇典型廢棄礦區(如汞礦、錳三角)實施生態扶貧工程與示範;建設武陵山特色礦都生態地質公園和歷史博物館,形成礦山生態旅遊線;通過實施生態補償,建立特色苗木生態産業基地,為當地脫貧致富提供新途徑。

4.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生態高值農業綜合模式及産業化

針對西南喀斯特貧困地區土壤退化、石漠化嚴重的問題,分析喀斯特地區生態要素時空演變規律與驅動因素,研發生態要素高效利用技術;研發喀斯特系統退化植被(林、草、農等)生態修復與經濟優化重建技術,構建高效生態系統産業技術體系;開展石漠化地區特色林産業、草地生態畜牧業、土水肥耦合生態農業、農村清潔能源化與低碳經濟發展等技術體系與示範;系統開發喀斯特地區特殊地形地貌岩溶特色鄉村生態旅遊精品線;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提升生態服務功能與改善民生,為區域産業脫貧和生態安全保障提供支撐。

5.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扶貧戰略管理對策

建立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扶貧機制,構建基於風險的區域生態保護體系。研究並制定區域生態扶貧的相關政策,實施生態扶貧産業標準戰略;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補貼補償制度和投入機制、毀損和污染環境的經濟、刑事懲罰制度和行政問責制度等;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和管理機制;完善區域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機構,建立有效的生態環境監測與修復網絡;培育生態環保的市場經濟機制,為生態扶貧地區的生態産品提供國家生態産品認證書;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素質。

生態扶貧的實施,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協調機制和完善的技術體系,並引導多渠道資金投入。我們希望,結合區域特色資源和生態環境特點的生態扶貧,能夠協調區域生態環境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為我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新途徑和新範式。趙其國 滕應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