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儲備林建設:改革固供給,工程“補短板”

2016-05-06 10:56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們對於國家的糧食、石油、藥品等儲備資源比較熟悉,其實,木材也是需要儲備的。”國家林業局速豐辦副主任石敏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多地少、缺林少綠,是我國的國情、林情。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第一大木材進口國,木材缺口進一步增大。

石敏表示,按照國務院關於構建木材安全保障體系的要求,目前,國家林業局正在修訂編制《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3~2020年)》,擬調整範圍、擴大面積、延長期限。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在2016~2050年間,佈局東南沿海、長江中下游、黃淮海、西南、京津冀及東北地區六大基地、17片建設基地。

木材供求缺口大,改革解“難”新舉措

當前,我國木材“總量不足、效率不高、結構失衡、進口受限”,資源結構性短缺十分突出,原木進口斷供風險逐步加大。

數據顯示,我國僅佔全球5%的森林面積和3%的森林蓄積。要支撐佔全球20%人口日益增長的木材消費需求,森林資源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建設國家儲備林,對於促進林業改革發展、保障森林生態安全、維護國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石敏説。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國家儲備林是指在自然條件適宜地區,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營造的工業原料林、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優質高效多功能森林。

我國林業發展面臨著木材供給總量與供給結構問題並存,但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的矛盾。隨著消費總量持續增長,2014年,我國木材消費總量5.39億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近4倍。

對此,石敏坦言,“考慮到2020年‘三個1億人’和城鎮化率達到60%等因素,木材缺口將達2億立方米。”此外,資源結構性短缺突出,原木鋸材進口量增大。

“解決木材供給總量不足和大徑級用材結構性短缺問題,必須按中央要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石敏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國家林業局把人工林木材供給從一般樹種速豐林,向定向培育工業原料林和儲備長週期的珍稀和大徑級用材林轉變,增加生態産品供給,擴大中高端品種供給。“這是國家儲備林建設的必要性所在。”

此外,從重要性看,必須通過國家儲備林等工程建設“補短板”。李克強總理曾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石敏看來,這是“十三五”時期我國木材供給全面轉向以人工林生産為主的標誌,具有重要轉折意義。

然而,我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將急劇減少木材産量,木材供需缺口持續增大。但根據國際國內經驗,石敏認為,通過政策引導,機制模式對路,實施科學經營,質量精準提升,我國現有林地林木生産率完全可以提高50%以上。

金融創新為儲備林建設“增肥施料”

據了解,2012年,國家林業局在水光熱等自然條件良好的南方7個省(區),以國有林場為主體,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2014年將建設範圍擴大到福建等15個省(區、市),劃定國家儲備林1500萬畝。截至2015年底,落實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8.36億元,用於國家儲備林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建設面積2990萬畝。

資金一直以來都是保障各項工作有力推進的要素之一。為此,國家林業局與國家開發銀行開展戰略合作,創新國家儲備林投融資機制。石敏介紹説,首個試點省(區)廣西一期建設750萬畝國家儲備林100億元貸款,2015年底前放貸11.4億元。並同步推進天津、雲南、福建、河北等一批重大貸款項目。2015年12月底,天津市薊縣與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簽訂3億元貸款合同。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現有投資政策上,現有林改培一般樹種大徑材,中央基建補助300元/畝;改培珍稀樹種,中央基建補助500元/畝;集約人工林栽培新造一般樹種大徑材中央基建補助300元/畝;新造珍稀樹種中央基建補助500元/畝……這樣的補貼力度對於實際成本來説是否夠用?

對此,石敏對記者解釋説,“每畝補貼只是一個補助性的行為,林業上一直都是這個特點——很難全額補貼。這就是為什麼要去創新貸款機制。”

去年底今年初,國家林業局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又聯合發文,共同推進以金融創新,支持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

在對國家開發銀行貸款試點先行省份——廣西發展儲備林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啟動以來,國家安排廣西建設國家儲備林226.08萬畝,安排中央資金3.37億元。

在吸引資本進入上,國家林業局與開發銀行創新林業投融資模式,共同協商,為廣西一期項目研究制定了27年(含寬限期8年)超長期貸款期限及優惠利率的新型林業金融産品。如此便可達到長週期低利率;此外,執行現有的中央林業貼息政策——中央財政貼息3%,貼息年限為3~5年,要求地方相應配套貼息;基地全部納入政策性森林保險範圍,並開展商業性保險;完善抵押政策,以林(木)權抵押為主,兼顧其他資産抵押。

石敏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廣西的項目是一個開頭,未來我們要研究很多不同的模式,承貸主體是誰,還貸主體是誰,這些都是我們林業項目裏特別難解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接下來,有關部門將制定儲備林貸款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積極探索運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國家儲備林建設。繼續協調農發行,加快推進利用農發行貸款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工作,把國家儲備林建設納入抵押補充貸款專項基金等支持領域。

科學管理豐儲備

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從基地建設、融資創新、制度建設、科學管理等方面,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

為加強核查監測和科學管理。國家林業局借鑒世行貸款項目有益經驗,總結了包括43種模式57個案例的高效培育模式和珍稀樹種混交林改培等模式,推進建立國家儲備林培育經營標準體系。

“參與和組織相關項目,能積累並具備相關的綜合能力,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和管理以及技術,用在國家儲備林建設可以更好相融合。”石敏認為,這可以有效推進林業現代化,“傳統上的項目多是靠國家財政等資金進行支持,國家儲備林敢於使用貸款是國家儲備林管理上了一級新臺階。”

當前,“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發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階段。對此,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林業局把國家儲備林納入《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林業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推進建立系統完備的國家儲備林制度,加快建設一批國家儲備林基地,探索生産能力高效、經營規模適度、儲備調節有序、生態環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

“所以,它的意義在於能增強我國木材安全保障能力。”石敏表示,下一步,要逐條落實《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各項工作;創新投融資機制,落實一批建設項目;借鑒世行項目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的模式和經驗,研究推廣國家儲備林可持續經營模式,制定出臺《項目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辦法》。(記者  曲一歌)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