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科學家提出基於空間觀測的“數字絲路”科學計劃構想

2016-05-16 21: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吳晶晶)來自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球觀測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300余位空間對地觀測領域學者和管理專家,16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空間認知國際會議”。我國科學家在會上提出“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的構想。

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表示,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可以實現跨國界的空間立體協同觀測,可以更快、更準、更廣地認知“一帶一路”。“數字絲路”計劃將為“一帶一路”提供空間數據、環境信息與決策支持,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

中科院地學部傅伯傑院士表示,對於當前面臨的全球變化、糧食安全、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惡化等重大挑戰性問題,須依靠科技創新來解決。他希望利用對地觀測技術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資源環境格局與發展潛力研究,為雙邊或多邊合作鋪墊堅實基礎。

會上,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及部分國際組織的代表認為,對地觀測技術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全球性問題提供廣闊的舞臺與技術支持,呼籲通過“一帶一路”科技合作計劃,實現沿線國家互惠互利。

中科院副院長譚鐵牛院士表示,中科院正在積極對接國家倡議,啟動實施支撐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行動計劃,推動全球科技能力建設計劃。他指出,本次會議對於增強“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了解與交流、建立空間合作框架與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郭華東表示,“數字絲路”計劃是科學的、開放的、合作的對地觀測計劃,歡迎更多的國家、組織、學者加入這一計劃。

本次會議由中科院地學部聯合相關部委、國際學術組織共同舉辦,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承辦,議題涵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與能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空間觀測、海上絲綢之路空間觀測、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世界遺産地保護、空間減災技術與共享平臺、全球環境變化影響與適應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