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破陳規做法 加強資金統籌
以審計促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地

2016-05-18 07:4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財政專項過多、過散、過小的現象比較突出,資金統籌力度和存量盤活力度不大、使用效益較低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審計署從2013年開始連續7次開展財政存量資金審計。在全面摸清財政存量資金規模、盤活情況的基礎上,揭示了財政存量資金統籌不到位、財政資金二次沉澱等問題—

近年來,審計機關持續對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切實發揮審計促進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保障作用,推動國家穩增長等各項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跟”出問題督促解決

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是創新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當前,財政專項過多、過散、過小的現象比較突出,資金統籌力度和存量盤活力度不大、使用效益較低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在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背景下,如何盤活和統籌使用財政資金,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我們把落實國務院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政策作為首要任務,從2013年開始連續7次開展財政存量資金審計。在全面摸清財政存量資金規模、盤活情況的基礎上,揭示財政存量資金統籌不到位、財政資金二次沉澱等問題。”審計署財政司有關人員介紹。

“在審計中,我們發現雲南省財政資金分配後,教育專項資金結余量較大,其中省本級在2016年2月結余教育專項資金9億多元,各州市結余5億多元。”審計署昆明特派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説,這些專項資金主要涉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等5項,均為上級指定用途的轉移支付資金。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結合上述問題,審計組對教育專項資金結余進行了結構性分析,並與雲南省財政廳、教育廳等部門溝通,同時對幾所縣級中小學實地走訪調查,深入分析資金結余原因。“專項資金結余較大,既有生源流動、專項實施條件發生變化等原因,也有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的規定不敢突破的原因。”該負責人説。

審計署瀋陽特派辦將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審計作為一條主線,認真當好政策措施落實的督查員,揭示部分單位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及部分領導幹部不善為、不能為等現象。

2014年4月,遼陽市向遼寧省發展改革委提出建設養老服務中心養員樓申請,2014年8月獲批,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截至2015年5月8日,遼陽市養老服務中心養員樓項目尚未開工建設。審計署瀋陽特派辦審計組指出問題,落實責任主體,找出問題産生原因,並納入審計報告。

“跟蹤審計的主要特點在於‘跟’,目的在於發現問題並督促解決。審計組隨後進行幾次跟蹤,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並進行反映。”審計署瀋陽特派辦有關負責人説。該項目于2015年7月7日開工建設,于當年12月底建成並完成內部裝修。

“遼陽市養老服務中心養員樓的建成,政府審計功不可沒,這提升了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方面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審計署瀋陽特派辦有關負責人説。

破解資金整合難點

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到底難在哪兒?

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變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相關法規制度和部門規章會有滯後性。如,與積極盤活存量、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要求相比,有關專項收入專款專用、法定支出挂鉤事項、專項轉移支付等制度規定未及時調整。

這在一線審計中也有實證。比如,審計署昆明特派辦在審計教育專項資金時,就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地方財政認為中央專項資金都有專款專用規定,在中央明確專項資金統籌整合方案前,難以對資金進行統籌整合。因此,對已有大量中央資金結余的一些教育項目,地方財政仍然要安排配套資金。不過,國務院《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中對此類情況是鼓勵地方先行先試,下級政府可將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領域相關的專項轉移支付整合使用。

“目前還存在簡政放權給地方‘松了綁’、專款專用對發展‘留著絆’的矛盾”,審計署財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在資金監管上也存在鏈條過長的問題。比如,鄉鎮和村是扶貧資金的使用環節,而資金則大部分來自中央和省級財政。

審計署根據審計情況和發現的問題,也及時提出了建議。如,加快清理影響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制度,提高財政資金統籌能力。據了解,2013年以來,根據審計意見,中央和地方健全管理制度186項,廢止不合理制度規定98項。另外,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事權關係,推動中央層面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工作,並建立起各本預算之間的有機銜接,建立結轉結余資金定期清理機制,防止新的財政資金沉澱,也是審計持續關注的內容。

以雲南教育專項資金整改為例,雲南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按照“保急需、填缺口”的原則,于3月3日、3月16日下文將省本級9億多元結余資金分配至急需資金的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購置項目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各州(市)、縣(市、區)也于3月28日前對5億多元結余資金進行了整合。

鼓勵創新統籌使用資金

“審計工作不要穿新鞋走老路。”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曾説,用“打醬油的錢不能打醋”這種固有的“規則”約束地方的探索和創新,本身就應該當做問題來處理,以推動專項資金的整合和統籌使用。

2013年,為完成3年50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的工作目標,重慶市政府出臺相關文件,整合了生態搬遷、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5個專項資金45.1億元,實現“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累計實現搬遷安置54.2萬人,佔預定目標任務的108.3%。

“上述做法不符合現行專項資金管理要求,但我們並未將其作為違規問題處理,還在相關信息報告中給予支持和肯定。”審計署重慶特派辦負責人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慶市整合各類專項資金用於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的做法,雖未專款專用,但創新統籌後既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又有力推進了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符合改革方向。

審計鼓勵財政資金創新統籌使用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拿著不符合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去條條比對、斤斤計較。“資金只要沒有流入個人腰包,只要沒有給特定關係人輸送利益,只要沒有用在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只要沒造成重大損失浪費,而是用在惠及民生、經濟發展、社會事業上,就應該推動和鼓勵。”上述負責人表示。

“我們積極促進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工作,鼓勵和支持被審計單位合理採取一些整合及統籌使用財政資金的創新舉措。”審計署瀋陽特派辦有關負責人説。

在審計的推動下,遼寧省清理整合了各類專項轉移支付,規範了專項轉移支付管理,包括取消一次性、政策到期項目,以及績效評價結果低下、連續兩年結余結轉規模較大或未動用的項目;將零星分散在教育、科技、人社、組織等部門,且目標接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多個人才專項資金整合建立省級人才專項資金等。

據了解,僅2015年,通過審計就促進相關部門和地區加快下達財政資金5288.22億元,落實配套資金551.36億元,促進收回結轉結余資金1144.25億元,整合和統籌使用專項資金732.1億元。同時,通過審計促進清理影響資金統籌整合的制度障礙,自2013年以來中央部門和有關地方根據審計建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86項,廢止不合理制度規定98項,出臺防範財政風險措施18項。此外,根據審計情況,有關地方和部門對325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了追責問責。(記者 崔文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