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外貿怎麼升級

2016-05-19 08:0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核心提示

外貿與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並無二致,外貿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在同一過程之中

一季度服務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3.7%,促進外貿結構升級作用顯著

應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帶動我國産品、技術、標準、服務出口

創新、開放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外貿升級的必然路徑。針對當前外貿複雜嚴峻的形勢,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為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提出了更多精準措施。新政策為外貿升級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如何更加主動地推動外貿創新發展?

1.穩外貿為何又出新政策

近幾年來,國務院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文件,包括穩定外貿增長、加強進口、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跨境電商發展以及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等。

不少人疑惑,在已經出臺了那麼多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下,為什麼又推出了新的穩外貿措施?針對這一問題,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這主要是考慮到當前外貿面臨的形勢比2015年更加嚴峻複雜。

“儘管2015年我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擴大,而且提升的速度比原來還快。但今年以來,外貿形勢比2015年更加嚴峻複雜,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錢克明説,商務部近期對3000家外貿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表明,57.7%的企業認為今年的出口形勢比去年更加嚴峻。

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出口行業的成本持續上漲,特別是沿海地區人工成本已經是周邊國家的4~6倍。在這種情況下,産業和訂單向境外轉移加快,也帶動了貿易轉移,加工貿易持續大幅度下滑。

從國際上看,外需不足非常明顯。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發佈了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的重新調整的預期數據,警告世界貿易處在30年來最糟糕的時期。一項關於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顯示,64個經濟體中有58個經濟體的進口下降。

從數據看,外貿正在“回穩”的路上努力前行,但“向好”的趨勢似乎仍未形成。4月份,出口已經連續兩個月正增長;一季度服務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3.7%,佔對外貿易比重繼續提升,促進外貿結構升級作用顯著。在錢克明看來,我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然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同時外貿發展的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動力轉換在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實現全年外貿回穩向好具有一定的基礎。

“鼓勵出口的政策非常重要,但如果企業主要依靠國家出口優惠政策、勞動力成本低、低附加值生存,這樣的企業難以發展,此種方式帶來的外貿增長也不可持續。”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政策上應鼓勵引導企業在自主創新上下功夫,引導各級政府創新管理方式,根據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方向引導各地政府和企業。

錢克明説,面對當前的嚴峻複雜的外貿形勢,這次出臺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在鞏固傳統優勢方面,聚焦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對企業的負擔和成本做減法,換得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加法。在培育新優勢方面,明確要進一步支持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培育外貿自主品牌,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通過外貿供給側改革,為外貿企業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提高政策精準度和針對性。比如出臺差異化政策,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錢克明説,商務部把今年確定為外貿政策落實年,抓政策的落實。“我們出臺了不少政策,又加大了含金量,下一步要重點抓好政策的落實,加緊出臺配套政策,努力實現外貿回穩向好。”

2.外貿升級如何與供給側改革同步

一季度,我國加工貿易出口下降15.9%,連續13個月負增長。如果取整按16%算的話,也就意味著一般貿易和其他貿易方式必須以8%的正增長,才能使外貿實現零增長。而4月份,我國加工貿易出口再下降8.2%,拉低整體出口增速2.9個百分點。

在專家看來,外貿企業與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並無二致,而外貿的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處在同一過程之中。

“我們不能就外貿談外貿,就創新談創新,而應做實基礎,做好基礎産業,做強企業。企業活,創新活,産業活,外貿活。”龔曉峰説,外貿創新要與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東莞外貿之所以率先走出低谷,與企業主動轉型有關,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絕對不會等、靠、要,他們在求生存中不斷發展創新。

此次的文件中,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具體的財政、土地、金融政策,並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説,加工貿易一度佔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53%左右,而現在加工貿易的比重大幅下降到只有30%左右。這也是現在對外貿易總規模增速相對比較低迷的重要原因。“我們希望加工貿易有相當一部分,特別是有條件轉型升級的部分,在國內得到更好發展”。

在專家看來,加工貿易的轉移,其實凸顯了外貿在供給側改革大趨勢下的一個發展方向。加工貿易一部分流向周邊國家,一部分由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接,這一方面是國內資源約束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對外資流向的主動選擇。走掉之後,這個空缺誰來補?答案還是要回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層面。

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看來,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中國出口産品附加值,促進“優進優出”。“為應對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出臺了4萬億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加上地方出臺的配套政策、給予的資金支持,低端外貿産業嚴重過剩,投資回報遞減,出口競爭力下降。提高出口産品附加值要加法、減法一起做,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促進外貿供給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協同。”

“當前中國外貿創新的空間和路徑非常廣闊,核心是中國外貿的轉型升級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繁華認為,中國外貿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內涵看,它包括貿易産品創新、貿易商業模式創新、貿易制度規則創新等。從外延看,它既受制于國際市場,又與國內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但無論如何都逃脫不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層面。

“中國應進一步促進企業提升創新驅動力,不斷優化外貿商品結構。具體而言,要強化創新成果同産業發展的對接,培育更多更具競爭優勢的外貿新産品。要加快新技術對傳統産業的改造,並使其獲得新的競爭優勢。要通過倡導工匠精神和提高外貿産品的品質,滿足新市場特別是國際中高端市場的需求。”黃繁華表示。

3.外貿如何結合國際産能合作

歐洲議會于5月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的決議,以中國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仍建議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非標準”辦法。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這是世貿組織各成員應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然而,當前世界貿易處在最糟糕的時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一些重點行業、傳統貿易大戶的貿易摩擦在加大。

但與此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外貿增長表現好于整體。4月份,我國對東盟、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2.6%、9.7%,對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增長,對菲律賓、泰國、印度出口保持增長。

而在對外投資合作方面,1—4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32%;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58.9%,佔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3%。

此次意見特別提出,要發揮雙向投資對貿易的促進作用,推動對外投資合作和貿易相結合。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帶動我國産品、技術、標準、服務出口。這些都被認為是我國外貿新的增長空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認為,要重視以投資帶動貿易,特別是結合“走出去”戰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價值鏈或全球價值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帶著自有技術和自主品牌到海外投資設廠,以此帶動相關中間品或零部件的進出口,形成我國外貿發展新動力。

“改革開放30餘年來,我國外貿持續多年的增長主要依靠加工貿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經濟體日益重視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加上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降低。未來我國應更多重視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帶動外貿發展。”莊芮説。(記者 陳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