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市場倒逼,打響去産能攻堅戰

2016-05-22 09:37 來源: 湖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市場倒逼,打響去産能攻堅戰
——湖北經濟結構調整新突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是“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首。

水泥、鋼鐵、煤炭、電解鋁、平板玻璃……産能過剩行業壯士斷腕,改革求存。

工業效益提升,去産能成效初顯。一季度,全省工業實現利潤574.1億元,增長16.8%,增幅高於全國9.4個百分點。全省工業銷售利潤率達到5.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

早改革、早主動、早受益。應對市場變局,政府保持定力、嚴把準入關,企業轉型升級、開拓新領域,一場去産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在荊楚大地打響。

市場發力,做活産能“加減法”

産能過剩,價格不振,對企業效益的影響首當其衝。

“32.5標號的水泥,目前出廠價180元左右一噸,每斤9分錢,簡直就是廢紙價。”記者走訪發現,水泥生産企業叫苦不迭。

近10年前,全國水泥投資熱情高漲之時,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看到了危機。“當時,我國人均水泥消費量已達到1.5噸,需求拐點將很快出現。”

李葉青説,華新的戰略是“填空”,不到産能密集過剩的市場去爭擠,而是到有潛在需求的地區去發展,理性做好産能“加減法”。

2007年,華新水泥百年華誕。百年慶典的同時,華新壯士斷腕,主動做減法,將運行了半個多世紀、效益還不錯的華新老廠區全面關停,一舉壓減産能100萬噸。

2010年,華新主動暫停已獲批文的3條水泥生産線。此舉主動壓減産能近500萬噸,成為行業表率。

“當時很多人對此並不理解。”李葉青説,現在看來,不盲目擴張是明智之舉。

不新增産能,華新怎麼發展?

進軍環保産業,一窯多用——

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華新既不新增産能,又可搶佔行業競爭新的制高點。

武漢、武穴、鄂州、赤壁……華新目前僅在湖北就運行和建設了生活垃圾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11個,處置能力已達240余萬噸/年,處置量佔全國同類技術處置總量的70%,湖北因此成為全國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第一大省。

産能走出去,打開新市場——

中塔兩國元首見證簽約,華新在塔吉克斯坦投資建廠,成為中國水泥工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在塔吉克斯坦再建第二、第三工廠,佈局哈薩克斯坦、柬埔寨……華新落子“一帶一路”,水泥産能國際合作打開新市場。

“水泥行業已經進入長期性、全局性的産能過剩時代。”李葉青建議,運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通過碳交易籌措補償資金,為水泥過剩産能提供退出通道,加快水泥行業去産能步伐。

政府出手,嚴把準入托底民生

化解過剩産能,政府之手不可或缺。

湖北缺煤少油乏氣,全省煤炭總産能2358萬噸,遠不及用煤量。

但是,從全國範圍看,57億噸煤炭産能,去年僅生産37億噸。

看湖北,煤炭自給不足;看全國,産能嚴重過剩。湖北煤炭要不要去産能?

去産能,事關全局。我省煤礦規模小、分佈散,單井平均規模僅6萬噸。全省320處煤礦,全部為30萬噸以下小型煤礦。

發力供給側,堅決去産能,省委省政府下定決心。2014年,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小煤礦關閉退出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3萬噸/年的小煤礦,2015年底前關閉退出;9萬噸/年以下的煤礦,大限是2020年底。

嚴把準入門檻,煤炭去産能落實時間表。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用3至5年,化解煤炭過剩産能800萬噸,關閉退出80處,力爭100處;到2020年,9萬噸以下小煤礦將全部關閉退出,佔全省現有煤礦總數的72.8%。

糾正政績觀,管住投資衝動,政府有形之手才能發揮調控作用,強力推動去産能。

化解産能過剩,難在利益調整,難在職工安置。

漢江丹江口鋁業是我省僅有的兩家電解鋁企業之一,淘汰産能涉及142名職工。

“全公司2000多名員工全部‘臥倒’,競聘上崗。”公司副總經理王榮鑄説。經過半年的考試、競崗,142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安置費用高達710萬元,其中,國家和省裏下撥了695萬元淘汰落後産能專項資金。“如果沒有政府托底,職工生活會受到影響,去産能也不可能順利推進。”

鋼鐵行業去産能,政府更是主動作為。

武鋼青山本部逐步減産,8萬人中未來只能有3萬人煉鐵、煉鋼。富餘的職工怎麼辦?

3月19日,武漢市總工會、市人社局組織了一場專為武鋼去産能服務的招聘會。330余家企業進場,提供崗位1.2萬餘個。

招聘會原定9點半開始,提前20分鐘就爆棚了。當天,2000多名職工達成就業意向。

産能要去,職工飯碗不能丟。政府之手主動作為,做好社會托底工作,將化解産能過剩帶來的社會成本降到最低。

增強定力,堅定不移去産能

4月底,一則好消息,讓武鋼人倍感振奮。

受鋼鐵漲價利好影響,武鋼股份一季度實現盈利3026萬元。

鋼價連續4年下跌,去年最低跌破1700元/噸,武鋼股份去年巨虧超過75億元。

然而,今年一季度,鋼價漲幅高達30%,部分産品最高漲幅達50%。

價格回升,是觸底反彈?還是行業拐點?

市場回暖,是堅定不移去産能?還是恢復生産?

3月份對全國200多家鋼廠的調查發現,鋼價上漲帶動鋼企形勢“一片大好”,開工的901個高爐中,有60多個是去年關停後今年重新復工的,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小鋼廠。

“鋼價上漲,喜憂參半。”鋼鐵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的“好形勢”,削弱了地方和企業去産能的積極性,部分關停小鋼廠死灰復燃,加重了去産能的壓力,不利於行業良性發展。

“近期鋼價上漲,是在過去價格極低、扭曲情況下的恢復性上漲,持續穩住鋼價的不確定因素還很多。”16日,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説,“‘去産能、控産量、增效益’是鋼鐵行業2016年度的重點工作,也將是‘十三五’期間的總體任務。”

去産能,需要大刀闊斧的魄力,更需要鍥而不捨的定力。

“十二五”期間,全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後産能1257.5萬噸。去年,全省水泥産量在新世紀首次出現負增長。

去年,我省平板玻璃産量比上年減少165萬重量箱,6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平板玻璃行業去産能行動還要繼續加碼。”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説,目前正在確定今年我省平板玻璃去産能目標任務。

去産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戰。首戰必勝,攻堅戰已經打響。(記者 甘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實習生 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