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央廣短評:轉變政府職能 民間投資才能破“門”而出

2016-05-30 19:41 來源: 網易新聞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央廣網北京5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針對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速罕見大幅回落,5月20號,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分赴18個省(區、市),開展為期10天的實地督查,今天是督察組實地督查的第七天,調查中國務院督查組發現,民間投資的確存在“玻璃門”現象等問題,甚至有企業反映,手握數億元投不出去。

督查組:確實存在“玻璃門”現象

根據各地公開的信息,此次國務院一共派出了9個督查組,督查組的組長也是來自中央各部委。

經過幾天督查,一些督查組開始向當地政府反映督查存在的問題。

比如,國務院第八督查組到江蘇進行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專項督查。督查組組長、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就指出,江蘇省促進民間投資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部分民營企業對國家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的優惠政策獲得感還不強,有些PPP項目設定門檻較高,企業審批事項偏多、週期偏長等問題。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率領的國務院第七督查組在調查湖南民間投資工作後,發現“民間投資確實存在一些‘玻璃門’現象”。

國務院第四督查組在四川督查時發現,民營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六方面問題。

民營企業:要貸款 中小民營企業只能“靠邊站”

在督查過程中,民營企業也是趁此機會吐露心聲,向督查組反映了民間投資下滑的真實原因。

國務院第二督查組在山西太原舉辦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東傑智慧董事長姚長傑向督查組反映,“手頭掌握著數億元資金,想投,卻投不出去。”資金投不出去的原因卡在“土地”上。東傑智慧的負責人説,公司希望投資停車實施,但停車設施最為稀缺的城市中心,都有不同部門設下的條條框框,讓企業無所適從,想推動項目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

重慶一位環保企業負責人向督查組坦言,現在民間投資面臨最大的困惑是缺乏公平待遇,企業屢遭“白眼”,頻繁“碰壁”,影響了投資動力。

英利國際置業副總經理楊曉榆在座談會上説,銀行都會拉出一個規模排名,行業前20名可以放貸,中小民營企業只能“靠邊站”。

目前我們了解的情況是,在接到督查組向地方反饋的意見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對相關問題進行整改。

央廣短評:轉變政府職能,民間投資才能破“門”而出

民營企業有錢無處投,恰恰是現在民間投資增速滑坡的剪影,這當中的焦急和無奈,恐怕只有民企自己心中知其滋味。談了幾十年的“玻璃門”、“彈簧門”,如今並沒有太多的改善,甚至已經到了“沒門”的地步。

要打破束縛,破“門”而出,必須要掃清人為障礙。要知道,民間投資不缺政策,缺落實。此次國務院開展專項督查的主要目就是,促進民間投資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推動進一步準入條件的放開。

寄希望於一次督查就能煥發民間投資活力,這並不現實。只有各級政府真正將自己的定位回歸到“服務型”政府,不大包大攬,為企業服務,民間投資才能破“門”而出,大有作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