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保險業精準扶貧重在“個性化”

2016-05-31 07: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中國保監會公佈了到基層密集調研、推動保險脫貧攻堅的情況。

就保險體制機制本身來説,保險扶貧有天然優勢,一是具有放大效應,保險可以通過市場化機制放大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具有普惠功能,即通過大數法則覆蓋所有貧困人口;三是具有精準特點,對因災因病等不同原因致貧返貧的貧困人群開發有針對性的扶貧保險産品。雖然近幾年各地的保險機構都在強化保險扶貧的體制機制功能,但要進一步將這些優勢放大,還需要再認識、再挖掘,這也是此次保監會大行調研背後的邏輯。

筆者認為,要最大限度引爆保險在脫貧攻堅戰中的能量,重要的是要重視“個性化”。

“個性化”之一是地方特色。中國地域廣大,經濟形態多元,各地風險點也不一樣,保險扶貧如要精準,最忌一刀切。從此次保監會調研的幾個成功案例看,無一不是地方版本:在河北阜平縣,“農業保險全覆蓋”成為金融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建立“聯辦共保”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在全國首創大棗、核桃、肉牛、肉羊成本價格損失保險,連同成本損失、價格波動提供風險保障,為群眾發展産業兜住了風險底線;在寧夏鹽池縣和永寧縣閩寧鎮,兩地因脫貧攻堅的突出成效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精準金融扶貧“鹽池模式”和全國東西對口扶貧協作“閩寧模式”。某地模式本身就是極具個性化的。

“個性化”之二是保險服務要有針對性。此次保險扶貧是以滿足貧困地區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需求為出發點,以脫貧攻堅重點人群和重點任務為核心。這足以説明保險扶貧的産品設計和服務方式與一般保險業務是有區別的。從目前情況看,保險扶貧對象大多長期處於貧困地區,計劃經濟思維慣性和小農經濟的封閉意識都較為牢固,“等、靠、要”思想較為普遍。因此在做好企業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如何用新思維和新模式設計出一套針對扶貧對象在生産、醫療、養老保障等方面,包括加強提升貧困農戶保險意識在內的整體服務方案,對所有保險機構都是一個挑戰。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仍然是創新性的“個性化”。比如,可以將保險服務鏈向農業上下游延伸,開發出保險+訂單農業、農業保險+扶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保險資金運用等;比如,通過大力發展農村財産、人身、醫療、價格指數保險業務,將精準性與普惠性相結合,既確保國家扶貧開發政策得到落實,又使貧困戶得到便捷的保險服務。

總之,保險扶貧是一場具有挑戰性的攻堅戰。用創新豐富保險扶貧的個性化,用個性化扶貧來發揮保險在因災、因病、因市場風險返貧、致貧方面的保障作用,這不僅會給廣大貧困地區的人們帶來福祉,而且將是保險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做大自身的又一次重要機遇。(江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