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紮根沃土 連接世界——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成就綜述

2016-06-01 16: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林暉)“夫農,天下之根本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根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間的農業交流合作方興未艾。

近年來,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在世界農業大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引進來”助力中國農業現代化

櫻桃西紅柿、水晶梨、紅富士蘋果、波爾山羊……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如今國人司空見慣的農産品,都是國外引進的優質品種。這些品種能在中國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離不開一個重要工程——“948計劃”。

“948計劃”又稱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劃。為儘快縮小我國農業科技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1994年,我國正式啟動實施了“948計劃”,大力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

據統計,截至2015年9月,“948計劃”向40余個國家和地區派出1576名專家學習考察和開展合作研究,請進1253名專家開展農業技術交流、合作研究與培訓。引進動植物、微生物種質資源及優良品種24700多份,先進及實用技術1000余項,關鍵儀器設備430余臺(套)。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共育成新品種260多個,取得專利技術和品種權545個,培養碩博士人才近2100人。

經測算,國際合作使我國農業科技研發時間平均縮短10至15年,節約研發經費30%至50%,引進的國際農、牧、漁業先進技術幾乎囊括了農業産前、産中和産後加工的所有環節。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益,為推動産業升級奠定了基礎。

“走出去”貢獻中國農業智慧

在引資引智的同時,我國農業也不斷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農業對外投資合作進一步呈現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農業對外投資存量超過117.4億美元,在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農林牧漁類境外企業1300多家,覆蓋了種植、林業、畜牧、漁業和相關服務業等各個行業以及生産、加工、倉儲和物流等主要環節。

除了對外投資,我國還不斷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技術和資金援助。自聯合國糧農組織1996年發起南南合作相關行動計劃以來,我國積極推動項目有序實施,獲得全球廣泛肯定。截至2016年5月底,已啟動23個“南南合作”項目,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區的26個國家派遣了1040名農業專家和技術員,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日益提升,農産品“走出去”步伐也不斷加快。農業部採取多種方式,統籌開展優勢農産品營銷促銷,向全球消費者推介來自中國的農産品,支持有比較優勢的農産品出口。

據統計,2015年我國農産品出口額706.8億美元,與5年前相比增長了43.2%,出口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農産品持續發揮競爭優勢。

農業“軟實力”彰顯中國力量

福州芬芳的茉莉花茶,彩雲之南迷人的哈尼梯田,生態和諧的稻魚共生系統……這些中國特有的農業文化資源,如今都已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著眼於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國著力推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領軍者。在已確定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我國數量佔1/3左右,越來越多的國家人民感受到我國農耕文化的魅力。

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也讓我國農業“軟實力”與日俱增,農業發展成就獲得國際社會肯定和讚賞。2015年,我國獲頒完成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目標證書,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完成了5000萬美元信託基金合作總協定磋商,在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平臺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

同時,我國不斷提升國際涉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成為國際農業規則制定者之一。通過參與三聚氰胺、萊克多巴胺、硫丹等一系列殘留限量標準的制定,切實維護了相關産業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環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