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座工業城市的生態“蝶變”——佛山探索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2016-06-05 18: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6月5日電(記者 車曉蕙 孟盈如)10年前,從廣佛高速駛入佛山段,立即可見煙囪林立、灰霾蔽日。如今,這一現象已成歷史。2015年佛山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7天,無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天數。作為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全國排第五的製造業大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卻明顯減少。

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記者調研發現,佛山市堅持以環境整治倒逼産業轉型升級,探索“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一個天清氣朗、綠色生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工業新城已輪廓初現。

問題導向:鐵腕治污+科學治污

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的佛山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更使這座傳統的嶺南重鎮製造業蓬勃發展,“佛山製造”享譽海內外。然而,大量粗放式低端産業企業多、分佈散、違法排污突出,也給佛山打上污染重災區的標簽。

早在10年前,佛山就提出口號“寧願犧牲GDP也要把污染幹掉”,打響了鐵腕治污“第一槍”:對污染最為嚴重的陶瓷行業通過“扶持壯大一批、調整改造一批、淘汰轉移一批”進行全面整治,400多家陶瓷企業只剩下63家,能耗下降25%,二氧化硫減排60%,産值和稅收卻不降反升了30%。

近年來,佛山市持續推進環保治理的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推行“一崗雙責”考核、100項環保民生實事、有償使用排污權和交易試點等,大力探索科學治污新模式。

佛山市副市長王玲介紹,“大氣、水污染的源頭在哪,我們自己分析不透,就請國家級的機構來調研分析,理出了一系列問題源頭,並有針對性地施措,科學治理。”如率先啟動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在全市建成大氣環境監控站點45個,通過源解析發現揚塵對當地PM2.5的增強明顯高於其他城市,隨即出臺相應措施,使揚塵污染大為下降。

記者調研發現,制度引領是佛山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的重要基礎。佛山注重環保制度體系建設,建立了全鏈條的環境保護行政責任制,成立由市長挂帥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各級環保責任考核體系,在基層推進重點河涌“一河一策”整治,建立“涌長段長責任制”。佛山還創建“環保警察”,推動部門聯合執法,對違法排污形成有力震懾。在獲得地方立法權後,佛山首先提上立法議程的地方法規就在環保領域。

梳理“十二五”期間佛山經濟發展和環境變化曲線可見,伴隨GDP年均10%的持續增長,佛山大氣、水、土壤等主要環境載體質量明顯改善,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年均減排5%,以二氧化硫為代表的工業污染大幅改善,年均濃度下降約50%,主要江河水質總體優良。

環境倒逼轉型:存量優化 增量優質

擺脫“先污染後治理”束縛,不僅需要對大氣、水、土壤的“末端治理”,更根本的還在於改變産業結構和佈局。為此,佛山從源頭出發,革新理念,由“環保優先一點”轉變為“以環境引領”,倒逼製造業轉型,重塑産業格局。

陶瓷企業蒙娜麗莎的薄板車間令人眼前一亮:全自動化生産線整潔乾淨,只有五六名工人在操作,一改以往陶瓷廠給人粉塵飛揚、污水橫流的印象。集團董事張旗康介紹,公司以遠高於國家標準的方式進行污染物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低於國家標準一半,最新研發的面積大一倍、厚度不到傳統瓷磚一半的薄板瓷磚,可大大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廢渣等均下降了60%以上。“公司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環保,既是社會責任的需要,也是産業倒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蒙娜麗莎是佛山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佛山大力推動製造向“智造”轉型,鼓勵新一輪技術改造,2015年全市有89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改,完成技改投資386億元,增長38.6%,技改投資位居廣東省第一。

為推動産業綠色升級,佛山在全國率先實行環境保護“三單”管理:負面清單、准許清單和監管清單,構建空間準入、總量準入和項目準入“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體系。高標準推動陶瓷、鋁型材、玻璃、印染、傢具等傳統産業向先進製造、智慧製造轉型延伸,促進企業開展成套裝備和自動化生産線改造。

在促進存量優化,推動傳統製造業綠色發展的同時,佛山以自身雄厚的産業基礎為依託,抓住全球産業鏈調整機遇,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新材料等技術,推動産業鏈向高端延伸。2015年佛山先進製造業工業總産值已佔“半壁江山”,且增速達15.2%,遠超傳統産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發展迅猛,正在成為珠三角重要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基地。

生態:即是幸福感,也是競爭力

良好的生態為佛山人民帶來幸福感,也同時反作用於經濟發展:一大批新興産業落戶佛山,形成未來發展的智慧中心和新興産業集聚區。

作為佛山陶瓷大鎮的南莊鎮,陶瓷廠從80家銳減到10家,産業卻沒有“空心化”。針對生態建設和産業升級需要,南莊鎮打造了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和技術裝備循環産業基地,並整合荒棄的濕地資源建設生態優美的綠島湖片區。

綠島湖中心島有一個“鳥進人退”的故事。南莊鎮委委員溫冬説,當時建好島種上樹後,島上酒店的圖紙還沒出來,成群的鷺鳥就來了,最後經過商量取消了原來的建設項目,使這裡成了真正的鳥島。

如今的綠島湖中心島吸引了上千隻白鷺築巢,這一景觀加上旁邊的濕地公園成為市民運動休閒的首選。而綠島湖城市生態區也形成了陶瓷研發與商貿、通信設備、生命健康等現代服務業佈局,實現了生態促産業的良性循環。

在佛山,處處“出門見綠”的社區公園和生態廊道正在把森林城市建設成果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市民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滿足休閒需求。佛山人均新增公園綠地面積從2010年的10.24平方米提升到2015年的14.36平方米,市域森林覆蓋率也達到了34.8%。

作為“三年城市升級計劃”的重要項目,佛山在中心城區打造了長達30公里的佛山新城濱河景觀廊道,以自然生態裝點一河兩岸。與此同時,佛山高標準打造産城融合的佛山新城和中德工業服務區,成為珠三角首個牽手歐洲的科技合作平臺,吸引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高端生産性服務業落戶。新城管委會副主任何小堅説:“環境就是競爭力,以供水來説,我們達到了歐洲標準,對於喜歡直接從水龍頭喝水的外國投資者來説,就會加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