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轉婆姨”下呂梁——山西特困區開展家政扶貧培訓輸出家政服務員

2016-06-06 15: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6月6日電(記者 呂夢琦 王飛航)當列車緩緩啟動,46歲的郭愛華淚眼模糊。她望著車窗外揮手送行的家人,一頭埋在坐椅裏大哭起來。這個家住呂梁深山溝的山村婦女,在經過呂梁市2個多月的培訓後,終於踏上了去北京當“月嫂”的旅途。

“我這輩子從沒有出過這麼遠的門,不知道北京是個啥樣子。”郭愛華説,以前家裏有自己男人撐著,她不用外出幹活,只管洗衣服做飯,操持家務就行。但去年3月,她男人做了腰椎手術,再也幹不了重活,郭愛華不得不拋棄“女人不養家”的舊俗。聽到當地政府免費培訓護工,她二話沒説就報了名。

郭愛華要去北京照顧的是一個60多歲的臥床老人,要是幹得好,一個月收入能到好幾千。雖然離家千里,思想再三,還是對這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充滿渴望,她咬咬牙要去。“以後我比我男人手術前掙得還多呢,給娃娃們買個衣服啥的,也不用摳摳索索了。”

山西貧困人口中45%是婦女。呂梁地處黃土溝壑區,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有的地方畝産收入只有100多元,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呂梁在山西“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現狀,被稱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很多農村婦女常年無事可做,每天只能圍著鍋臺轉、圍著老公轉、圍著孩子轉,被當地稱為“三轉婆姨”。

在過去呂梁農村,“三轉婆姨”是個巨大的群體,常年閉坐家裏,做完家務就是串門、聊天、曬太陽、打麻將,有的還滋生了家長裏短的閒事。婦女們認為,農村婆姨的生活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而男人們則覺得,自家婆姨外出打工是丟臉的事。隨著時代變化,人們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再固守這樣的傳統,“三轉婆姨”們越來越希望能夠邁出家門,像男人們一樣掙錢養家。但去哪兒、幹什麼?這個困惑比她們家鄉的呂梁山更高大,阻斷了她們下山的路。

“關鍵是平臺!只要搭建起合適的平臺,這些婦女就會大有所為。把留守婦女培訓成致富能手,這是精準扶貧的一個穴位。”呂梁市長王立偉説。

去年9月以來,呂梁市啟動了山西省首個家政護理扶貧培訓項目,已培訓了4期1428人,有909人取得資格證書並走上了工作崗位,一些人還到太原、北京等地就業,每月收入可達4000—8000元。

為了打消就業顧慮,呂梁市專門成立了護理護工就業服務中心,在北京、太原等地設立了呂梁山護工聯絡部,與多家家政公司、福利院達成了就業合作意向。此外,呂梁市還在太原成立了護工實訓基地,確定5所院校作為護工培訓試點,力爭年內培訓1萬人。

“我們調查過,目前太原共需要各類家政人員8000多人,北京的市場就更廣闊了。”呂梁市護理護工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尹桂前表示,利用這個平臺讓農村婦女走出去,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一個家庭有這樣一個勞力就脫貧了,而且她們在外面見多了,精神面貌也會發生變化,對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觀念會産生很大促進。”

在北京,42歲的王林娥穿著乾淨利索,説夾雜著鄉音的普通話,看起來並不像來自呂梁山的“婆姨”,已沒了剛到北京時的陌生和膽怯。作為第一批通過呂梁市政府組織到北京打工的農村婦女,王林娥目前在北京一家家政公司工作,雖然每天工作有點辛苦,但是她很滿意。

“我過去在家裏只做個家務,家裏負擔很重,卻一分錢也幫襯不了,總覺得自己沒用。”她説,現在她一個月能掙6000多塊錢,兩個月的收入比他男人在家一年掙得都多,要是早出來幾年,家裏肯定已經脫貧了。

嘗到甜頭的王林娥現在是村裏婦女們羨慕的對象,當地政府還專門請她回來給大家講經驗。“要讓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中的‘三轉婆姨’走出家門,成規模從事家政服務需要過好幾關。”呂梁市扶貧辦主任陳林強説,最難過的是家中“男人關”,不少男人覺得護理護工是伺候人的活,怕老婆幹這個,自己和孩子被人笑話,有的男人甚至怕自己老婆出去跟別人跑了,雞飛蛋打。

對於這些思想包袱,呂梁市在培訓的過程中積極邀請北京等地專家,開展相關講座,引導農村家庭改變舊觀念,接受新事物。“精準扶貧的路徑很多,找到一條好路子,就要抓住不放。”王立偉説,“十三五”期間,呂梁市將力爭培訓6萬名護工護理和家政人員,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參與到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中,積極推動脫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