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傳遞合作共贏的真誠願望

2016-06-08 07:2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傳遞合作共贏的真誠願望
——國際輿論積極評價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

為期兩天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6月7日在北京閉幕。國際輿論認為,在中美關係發展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中國再次展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智慧與胸懷,向世界傳遞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真誠願望。

“中美之間對話是積極的,應該一直持續下去”

此次高級別對話交流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指明路徑,為兩國在戰略、經濟和人文領域深入溝通、積累共識注入動力。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認為,習近平主席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凸顯中國對此次對話的重視。文章認為,此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雙方都有好處,對恢復經濟增長的動力、增加就業、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等也大有裨益。

泰國《世界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間參與部門最多、議題最廣的高層對話機制,對話成果備受期待。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受到高度重視。從經濟上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金融風險加大,兩國尤其是中國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轉型。在兩國關係發展方面,出現了一些雜音。“正是因為有雜音有干擾,更需要溝通再溝通。要努力管控分歧,消除誤解,從戰略的高度化解眼前的問題。”

關於中美雙方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高級顧問亨利·萊文深表贊同。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美之間任何高級別會議對兩國來説都很重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尤其如此。它將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尤其在中美關係發展面臨挑戰的時候。

“中美之間的對話是積極的,應該一直持續下去。”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在波士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中美兩個大國的文化差異很大,出現一些誤解在所難免。應該認識到,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中美兩國之間除了合作,沒有更可行的選擇”

一段時間以來,記者在華盛頓參加關於中美關係的各種研討會,聽到不少憂慮的聲音,但也有不少積極的、平衡的觀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教授就認為,美中關係發展過程中不只是南海問題。“過去30年,在美中關係發展歷程中,也曾遇到過諸多挫折,但兩國的戰略家們成功地克服了一個個困難。”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客座教授鮑泰利關注中美關係多年,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是中美關係發展面臨壓力的時候,但“我們經不起雙邊關係的滑坡,中美兩國之間除了合作,沒有更可行的選擇”。

萊文認為,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一樣重要的是,此輪對話之後中美雙方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的討論將會繼續,這包括新一輪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磋商、9月份在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今年秋天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還有11月份在智利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等,雙方高層應該抓住任何可能的機會來彌合分歧,推動經貿關係向前發展。

泰國國家發展學院教授乍倫對本報記者表示,本輪戰略經濟對話涉及眾多熱點議題,推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將為中美經濟合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制度性基礎。雙方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對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在坦誠、務實的對話中努力尋找共同點”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看來,中美之間在全球、地區問題上有著眾多方面的合作。他對記者表示,中美兩國的合作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也將對世界的穩定起到促進作用。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的合作互信、共同發展將直接為全球和平發展注入動力。中美兩國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來加強經濟政策、網絡安全、全球氣候等眾多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有利於兩國不斷增信釋疑。

在人文交流領域,雙方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日前表示,美國已經制定好方案,計劃通過擴展人文交流項目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除了已經拓展的“百萬強”項目外,雙方還有多個關於兩國年輕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之間的人文交流項目。

在氣候變化領域,兩國發表了3個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在微觀層面,中美之間的綠色合作夥伴計劃,就是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一個重要合作領域。

在軍事合作領域,兩國建立的對話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幫辦董雲裳表示,兩軍之間互信機制建設是過去幾年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的最主要成果之一。因為有了空中相遇的互信機制建設,在兩軍之間安排了一系列對話,一些問題可以用更專業的方式得以解決。

蒂斯認為,儘管中美雙方目前在一部分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但對話溝通總是好過自説自話。只有對問題採取不回避的態度,雙方才能在坦誠、務實的對話中努力尋找共同點。(記者 章念生 高石 楊謳 吳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