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來賓“精準扶貧”:在“特”字上深耕細作

2016-06-14 10:1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6月14日電(劉宏偉)3800多畝高糖蔗長勢喜人,4000畝正在平整的土地,也將連片種上高糖蔗。這是記者日前在廣西象州縣石龍鎮花山村看到的一幕。

為早日擺脫貧困,這個村利用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建設連片高産甘蔗種植基地,結束了村民零散耕作的歷史,提高了甘蔗種植效益。

近年來,廣西來賓市各地把“精準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深耕當地特色上,一方面把扶貧項目精準到村到戶,另一方面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産業,形成新的産業優勢。

一批特色農産業漸成氣候

來賓位於廣西中部,壯、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5%。市扶貧辦主任韋兆堅説,儘管來賓盛産名優土特産,但在現代經濟大潮中,陷入了“富饒的貧困”。

鋻於此,這個市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精準制定産業發展規劃,發展各種特色農産業。

“爛泥地、破泥房,日子苦熬無人知”,這是大瑤山腳下象州縣寺村鎮喜力屯的貧困景象。市縣經過調研,發現這裡是規模種植優質葡萄的寶地,於是組織農民建設標準化、生態化葡萄示範園。同時,發動大家集資成立“喜力葡萄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的推動下,葡萄産業迅速崛起。

屯裏的致富帶頭人廖澤勝介紹,全屯已發展葡萄1300多畝,年産300多萬公斤,總收入12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500多元,使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

發展深加工,摘取産業鏈高端果實,為合山市發展特色農業拓出新空間。宏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澳洲堅果莊園是兩家龍頭企業,他們通過吸納農戶土地入股,帶動周邊800多戶貧困群眾發展木瓜、堅果種植。宏美科技公司依託豐富優質的木瓜原料,建起了先進的蛋白酶GMP生産車間,其産品去年通過了中國生態原産地産品現場評定。

如今,來賓市逐步形成了各縣(市、區)均有重點扶貧産業的格局,百香果、育肥牛、桑蠶、石崖茶等一大批特色産業,托起群眾增收致富夢。

一片特色旅遊天地正在拓展

“上刀山、下火海”“踩犁頭、舂糍粑”,富有特色的少數民族絕技表演,如今每週都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古佔屯村上演,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入夜,屯裏還有篝火晚會,遊人與身著民族服裝的村民一起,跳起歡樂的民族舞蹈。

古佔屯村居民大多是瑤族,近年來,屯裏成立了文化旅遊協會和多支瑤族文藝隊,群眾白天扛鋤下地,晚上參加演出,既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發展了經濟。目前,全屯“農家樂”發展到11家,去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5.46萬人次,文化旅遊收入超過600萬元。

經過挖掘開發,金秀縣已形成多個旅遊品牌。觀古代民居、遊大山風光、品深山名茶等旅遊産品,爬樓對歌、百家宴、篝火晚會等民俗活動,讓遊客流連忘返。金秀縣委書記韋德斌説:“瑤族文化是我們最鮮明的特色,我們在扶貧開發中,充分挖掘瑤族文化資源,提升了旅遊品位。”

打造旅遊名村,以旅遊促脫貧,在來賓各地紛紛開展。

忻城縣委書記李朝暉介紹,當地依託莫土司衙署、熏衣草莊園等特色資源開發旅遊産品,取得良好效果。

忻城縣熏衣草莊園現已種植熏衣草800多畝,還有大片的馬鞭草、格桑花、藍花鼠尾草、向日葵、美女櫻等花卉,2015年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項目不僅直接增加5000余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近800戶貧困家庭增收,而且帶動周邊鄉村食宿、農業觀光等一批“小微旅遊項目”發展。

現在,來賓各地都有特色旅遊項目,如武宣縣東鄉鎮下蓮塘村通過“春桃花、夏蓮花、秋油葵、冬油菜”四季花模式,發展“鄉村之旅”,象州縣悶頭村建成佔地50多畝的龍眼採擷園等。

一個“精準扶貧”局面正在形成

“這些特色産品都與扶貧對象的照片、電話一一對應,遊客可以直接打電話、發微信訂購。”在忻城縣熏衣草莊園旅遊展廳裏,忻城縣委書記李朝暉一邊介紹糯玉米、百香果、古法熬製的蔗糖等農産品,一邊介紹上面的貧困戶信息。

去年以來,來賓市深入實施産業扶貧到村到戶工程,根據群眾意願選擇項目,實行“規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他們在全面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基礎上,根據幫扶對象不同致貧原因,給出有針對性的扶持方案,讓每個貧困戶都有適合自身特點的脫貧項目。同時,全市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脫貧數據臺賬,實行動態監測、銷號管理。

為突破市場瓶頸,來賓建立發展了電子商務平臺,推動優質旅遊商品、土特産品實現電子化交易,並通過鄉村旅遊APP、微信等網絡新技術,推介鄉村旅遊産品。

來賓市市長雷應敏説:“精準扶貧模式和手段很多,但産業、文化、旅遊等扶貧措施都要精準到村到戶。我們有信心到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實習生 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