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現五個方面創新突破

2016-06-26 08:0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5日電(記者 李國利、梅常偉、王玉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王經中25日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新聞發佈會上説,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現了五個方面的突破。

一是實現了大推力火箭發射能力的突破。針對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測試發射需求,我們建成2個多射向、全天候、大噸位發射工位,攻克新型運載火箭推進劑貯運、加注、控制難關;採用“新三垂一遠”測發模式,縮短火箭測試發射週期;建成完善體系、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和勤務保障五大系統,具備世界先進的發射測控條件,標誌著我國已經跨入世界大噸位火箭發射行列。

二是實現了信息化指揮控制能力的突破。首創國産化軟體開發平臺,研發測控指揮監控系統等配套軟體,確保了航天發射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絕對安全;建成一體化試驗任務組織指揮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系統,推動發射中心各類信息高度融合共享、集成高效;研製發射中心運行管理平臺,對測發測控設備進行遠程操作控制,實現了組織指揮一體化、操作使用遠程化、信息管理網絡化、技術保障智慧化。

三是實現了複雜自然條件下重大工程建設的突破。針對海南地區“高溫高濕高鹽霧、強降雨強颱風強雷暴”等海洋氣候特點,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築抗風、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術難題,設計建造了現代化發射塔架和錐形四通道導流槽,2014年發射場主體工程經受住了超強颱風“威馬遜”的考驗。

四是實現了生態型環保型集約型發射中心建設的突破。發射場建設伊始,就堅持自主創新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統一,堅持科學規劃場區佈局,千方百計保護原生椰林、濕地、灘塗,全面採用液氫、液氧、航空煤油等無毒無污染新型推進劑,對兩型火箭垂直轉運軌道進行集約化設計,使航天發射場與優美的生態環境相互映襯、渾然天成,成為集科技、生態、環保、人文于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

五是實現了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和大容量儲運技術的突破。在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技術方面,中心自主研究設計了大直徑真空絕熱管路和真空絕熱閥門,自主研究製造了大流量液氧泵,液氫加注流量最大達每分鐘8000升,液氧加注流量最大達每分鐘3000升。在大容量低溫推進劑儲運技術方面,自主研究製造了國內最大的300立方米液氫真空絕熱貯罐和330立方米液氧貯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